文化传承 标题 图文
  • 第五批省级非遗传承人公布 济宁7人上榜

    省文化厅开展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复议、现场评审、现场考察等程序,确定了 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67人), 其中济宁7人上榜 。[详细]

    10-26 09:31东方圣城网
  • 传统“入学礼”走进北门里中心小学

    9月3日上午,济宁市北门里中心小学为本校学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学期入学礼,台上二十余名学生代表与教师一起身着汉服和台下百余名学生一起,在济宁市博物馆礼仪老师的悉心讲解与指导下,进行了的“入学礼”。[详细]

    09-06 14:36大众网济宁频道
  • “传习堂”揭牌成立

    济宁市首家传统文化“传习堂”日前揭牌成立,为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之路。[详细]

    06-28 14:54济宁新闻网
  • 让国学思想薪火相传

    “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在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曲阜,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国学学者,他就是致力于国学教育的段炎平。 [详细]

    12-22 10:56大众网济宁频道
  • 康氏兄弟的传统文化情结

    在汶上县康驿镇康庄村有一支民间艺术表演队,以康德贵、康德金、康德库三兄弟为首组织而成。逢年过节有庆典活动他们就成了主角,舞龙、舞狮、花车、旱船、踩高跷、二人斗样样精通。[详细]

    12-22 10:55大众网济宁频道
  • 竹编老人五十年的坚守

    在济宁市城区,竹竿巷算是当地数得着的老巷子了,由首尾相连的五条街巷构成,是以经营竹编、土产、杂货等为主的手工业作坊区。张步升老人便在这里做了20多年的竹编手工生意,最拿手的是笼屉和箩。花白的胡茬、干裂发黑的掌纹,还有泛着光泽的木头刨子,都在无声地诉说...[详细]

    12-22 10:54大众网济宁频道
  • 他用26年时光留住三孔古建筑的不老容颜

    随着山东省首批文物修复师的聘任,“文物修复”这一颇具神秘色彩的“行当”进入了我们的视野。28日,记者来到了曲阜,与刚刚受聘为山东省文物修复师的孔令德一起行走在孔庙古建筑群中,听他讲述着入行26年间修缮古建筑的这些事。[详细]

    12-15 09:46大众网济宁频道
  • 她对“虎头鞋”的钟爱,来源于童年的记忆。

    走进“虎头鞋”手艺人胡妍的家里,屋子里摆满了手工的鞋子和她得奖的证书。胡妍告诉记者,说起“虎头鞋”,会做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很多人翻看自己的百天照,没准脚上穿的正是它。而对于胡妍自己来说,做“虎头鞋”是家风的传承,更是寻常生活里点滴幸福感的源...[详细]

    12-22 13:01大众网济宁频道
  • 鱼台杞柳编:老手艺人的“莫失莫忘”

    提起柳编,老一辈人都不陌生,上街买菜提着的柳编篮子、晾晒粮食的柳编簸箕、盛放食物的柳编食盘,这一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是千百年来人们最常见的日用品之一。在鱼台县,小杞柳催生出了大产业,单以清河镇为例,目前杞柳种植面积已达2.5万余亩,深加工生产企业3...[详细]

    12-15 09:46大众网济宁频道
  • 裱画师崔兴伦:书画艺术的“二次创作”

    走进裱画师崔兴伦的家里,他就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裱画台和大大小小的工具。裱画台上的几幅字画已经基本完工,二楼还有大量的画品正在上墙。[详细]

    12-15 09:46大众网济宁频道
  • 毕德贞60年渔鼓情

    在汶上县苑庄镇毕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67岁的毕德贞怀抱渔鼓,手握简板,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渔鼓表演脱口而出。60年的演艺生涯让他对渔鼓这项传统的民间曲艺不离不弃、世代传承。[详细]

    12-15 09:46大众网济宁频道
  • 本月起济宁再提失业保险金标准 每月可领1030元

    济宁再次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全市统一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月1030元。[详细]

    12-13 10:28齐鲁壹点
  • 济宁市5村镇当选全国文明村镇

     在11月17日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市一批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展示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这些先进典型的评选,又将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新的标杆。[详细]

    12-13 10:31东方圣城网
  • 济宁高新区颁出全市首张“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

     日前,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济宁御景广告有限公司颁发辖区首张“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这也是济宁市首张电子营业执照,标志着济宁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迈进“数字化”新时代。[详细]

    12-13 10:27济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