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济宁机遇”:如何布局新兴产业?

2018-02-28 09:09:00 来源: 济宁晚报 作者:

  “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壮大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工程机械、能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和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2月22日,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随之发布,对我市的未来发展也有了新的定位。

  济宁作为产业结构偏重的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已然成了当下的发展之要。如何布局新兴产业?如何改造传统产业?如何汇聚创新活力?此次《规划》给出了具体路径,并明晰了我市产业发展方向以及新旧动能着力点,为城市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轻装上阵: “去产能”、“降成本” 为动能转换“减负”

  《规划》将“去产能”、“降成本”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提出“把去产能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的首要任务,探索建立市场自动出清的长效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产业转型升级。”

  “这对于资源型城市‘轻装上阵’尤为重要,关乎经济发展负担有多大、质量有多优、环保压力有多大,后劲有多强。”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华说,济宁作为产业结构偏重的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和负担大于周边城市,主要集中在去产能压力大、税费重、企业转型成本高等方面。

  而近年来我市的发展路径,恰好为动能转换减轻了负担,以“四新”、“四化”为引领,抢抓发展机遇,在“去产能”、“降税费”、“降成本”等方面形成了长效机制。数据显示,去年,减煤炭产能36万吨,综合为企业降成本77亿元,减免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微企业税收70.1亿元,为历年来最高。不仅如此,我市还运用环保倒逼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化工产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71.5%和96.5%。目前,46家企业“退城进园”,其中重污染企业22家,移交企业23家,为我市“去产能”夯实了基础。

  “去年,机关部室工作人员为了将企业蒸汽价格降下来,一次一次地协调、跟踪,争取每吨蒸汽价格降低了18元,综合为企业降成本达77亿元。”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对企业而言却大大缩减了成本,增加了利润空间。近两年,我市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逐年在降,2017年降为84.8元、同比减少1.2元,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1.2个百分点。

  动能汇聚:“四新”、“四化”经济夯实家底

  “去年,我市GDP突破4600亿元,增长7.1%。其中,新增“四上”企业达1133家,比上年增加362家,居全省第4位;技改投资1149亿元、增长22.9%。”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数据的背后,不仅呈现了一座城市的经济体量,也彰显了发展的后劲。

  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它当下的发展后劲在哪?尤其面对煤炭、工程机械、化工产业的“寒冬”,动力又从何而来?对此,该负责人说,“创新就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近两年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模式引领下,我市传统经济和新兴经济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已然步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快车道’。”

  采访中的一个个实例再次验证了这一点。在我国,一套新款服装从面料设计、生产到制成服装,最快需要60天,而我市本土企业——如意集团只需要15天。目前,该公司利用纺织行业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如意纺技术”,扩能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毛纺服装产业链和棉纺印染产业链,架构了“互联网+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纺织服装发展模式。

  “打开微信,就能定制衣服,尺寸、面料、款式、颜色、印花、价格等全都自己选。”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看似简单、便捷的操作,却让我市不少传统服装企业从低毛利的“厮杀”中突围出来,实现了逆袭式快速发展。一个小小的创新或许就能打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启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如今,在济宁在创新驱动引领下,“四新”、“四化”经济繁荣发展:荣信煤化实施30万吨焦油加氢技术改造项目,既实现了甲醇驰放气的综合利用,又拉长了焦油、粗苯的产品链,项目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5.8亿元。军民融合企业英特力公司与IBM合作的自主安全高性能服务器生产线首批产品成功下线,摆脱我国生产的服务器无“芯”的被动局面……我市先后出台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及十大制造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济宁行动计划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8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0个,新引进院士6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44人,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586人。

  制度支撑:加快智慧与资本融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我市“放管服”改革成果让不少人赞许不已:我市实施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推行“四个一”模式,削减行政权力事项50项,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一半。推进“互联网+电子政务”,90%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健全“十张清单”制度,构建信用信息“一网三库一平台”,在全省率先形成贯通市县乡村的公共服务事项目录。

  50、90%,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数字,不仅是公共服务效率提升的标识,也着实为我市企业减轻了制度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赢得了时间优势。不仅如此,我市还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11个领域实现综合执法,128家市管企业完成公司制改制。同时,完成规范化改制企业484家,是省定任务2倍。

  “这些只是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制度支撑的一个缩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济宁的制度优势还很多,如创新投融资体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体现了制度优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注重企业家精神的保护,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印发《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济宁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实施细则》,通过专题培训班培训企业家3000余人次,加强本地企业家队伍建设。

  “企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体,在保护他们合法权利的同时,更应当注重保护他们的冒险、锐意进取的精神,才能将一个社会的创新发展落到实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当下的新时代,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发展又离不开制度的支撑,唯有一个精细的顶层设计、包容而又严谨制度环境,才能实现智慧与资本的融合,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