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医附院心内科成功完成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2023-07-10 14:35: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司展雯 李传方 董雅宁

  大众网见习记者 司展雯 通讯员 李传方 董雅宁 济宁报道

  7月9日,济医附院心内科冠心病四病区主任医师赵家琦成功完成首例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植入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济医附院在起搏技术领域又迈上了新台阶,为广大需要置入起搏器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和选择。

手术现场

  接受该手术是一位48岁女性患者, 5年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本次因晕厥入院。入院后程控起搏器及完善相关检查,发现患者心房电极、心室电极均有电极导线磨损、起搏阈值升高,心室电极导线磨损更为严重,因患者左侧永存左上腔静脉,属先天变异,植入电极导线难度大,有的患者难以成功植入电极,原起搏器右侧已存在两根电极,如再次植入两根电极,电极再次磨损机率更高,另外如拔出原起搏电极,植入新电极,难度大、花费高、风险大。再者患者为右利手,右上肢活动多,患者不能放弃右上肢体力劳动。术前心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充分讨论,并与北大人民医院教授昃峰沟通,经反复研讨并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意愿后,决定为其实施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右侧股静脉穿刺,将无导线起搏器通过导管送到右心室,最后固定右室中位间隔部,手术仅用时28分钟,患者术后反应良好,无明显不适,术后6小时后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康复出院。

  传统起搏器包含脉冲发生器及电极导线,需经过静脉径路将导线送至心腔内并固定于右心房心耳处或右心室间隔部,皮下制作囊袋将起搏器和电极置入囊袋内,因此囊袋感染、电极导线磨损、电极脱位等并发症一直无法完全避免。除此之外,患者植入传统起搏器后,同侧上肢活动幅度及强度受限,也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针对这些问题,无导线起搏器便应运而生,无导线起搏器是没有导线的起搏设备。将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合二为一,体积很小,比传统心脏起搏器减小93%,重量仅约2克,又称为“胶囊起搏器”,可以直接置于心腔内,起到心脏起搏的治疗作用。

  哪些患者适用无导线起搏器呢?

  1.传统起搏器植入困难或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

  2.传统起搏器植入后反复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

  3.终末期肾病及血液透析的患者;

  4.因职业、运动、美观或其他原因要求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无导线起搏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及美观,明显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治疗体验,提升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起搏器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患者意愿综合考虑。

  总之,无导线起搏器的问世,给需要置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初审编辑:何鑫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