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举行伏羲女娲祭祀大典 寻找中华文化根脉

2019-04-24 09:21: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 作者: 孔令俏

  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4月7日讯记者 孔令俏)伏羲一画开天,肇启文明,开启中华文明之先河。农历三月初三,己亥年祭祀伏羲女娲大典在济宁邹城市郭里镇羲皇庙遗址举行,全球任氏宗亲会代表、海外华侨华人、伏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等近1万余名海内外人士祭拜中华始祖伏羲和女娲。

  上午10时,低沉而肃穆的牛角号响起,乐师槌响陶鼓,舞者拊摸石磬,他们身穿草裙,手持火把、石矛,用最原始的音乐和舞姿再现祈福祭祀场景,伴随时光转换到文明社会,舞者跳起禹步舞、六小舞,三献官就位,有司谨具、迎神,盥洗,奠币,洗爵,酌献,读祝,赐酢,送神、望瘗,彻礼馔,礼成。整个祭祀仪式神圣、庄重、肃穆,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原生面貌,让人追忆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画八卦,造书契等功业,感悟千年文化传承,体会民族、哲学、民俗、农耕等文化内涵。

  已经是第三次来到郭里镇的任氏家族代表任向梅全程参与了祭祀活动,他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说,大典很震撼,尤其是六小舞的演出,让自己对伏羲文化的了解更加透彻。“郭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和文化的传承地,伏羲文化源远流长,今年是郭里恢复伏羲和女蜗祭祀的第四届大典。”济宁伏羲文化学会副会长魏衍华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祭祀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和感恩,旨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脉,为当下的文化建设服务。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参与此次祭祀活动中的部分舞者就是当地的中学生。“祭祀伏羲并不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用当地的学生参与六小舞、当地的民众参与八艺舞,目的是希望让民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的教化和规矩。”民间伏羲文化研究专家冯彬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引导民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缅怀先祖的风气,做好传承。

  据《魏书地方志》记载,邹城郭里伏羲庙已具很大规模。后唐长兴三年(931年)重修,经宋元明清多次维修扩建,形成了东中西路、殿、庑阁楼一百余间,占地三万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共有大小42座庙宇,内供1300多尊神像,庙中碑刻百余块,古柏三百余株,“凫岭古柏”为古邹城十二景之一。1929年毁于战火,现仅存5根八棱石柱和5座龟驮石碑。目前邹城爷娘庙遗址是鲁西南最大的祭祀伏羲古建筑群。

  如今,三月三伏羲女娲祭祀以及传承千年的爷娘庙会已成为一道文化特色浓郁的民间文化盛宴,“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正在邹城市郭里镇生根。以羲皇庙遗址保护和异地恢复重建为基础建设的伏羲文化产业园,是一个集遗址展示与保护、文化教育与传承、公众休闲与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区,下一步也将成为更多海内外朋友了解、认识伏羲故里文物旅游资源的良好渠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