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卧龙山街道:让年轻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2021-02-24 16:13:2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胜超 杨泽宇 孙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胜超 通讯员 杨泽宇 孙畅 济宁报道

  基层年轻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嘉祥县卧龙山街道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结合年轻干部特点、学历背景、工作阅历等因素,有计划地将大学生村官、退役军人、公务员等年轻干部放到农村基层岗位摔打磨炼,大胆挑选任用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服务区“带头人”,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用心修好民心路 村庄发展有坦途

  嘉祥县卧龙山街道杜庄服务区书记袁帅天还没亮便已起床,对他来说,这样的作息已经是每天的常态。“成为一个服务区的‘当家人’,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敢不严阵以待。”袁帅笑着说。

  1990年出生的袁帅,年纪不大,但工作作风却非常稳健,这与他8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密不可分。从大学生村官到包村干部、从服务区主任再到服务区书记,袁帅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

  作为年轻干部,袁帅对村庄工作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处在一个大好的年纪,想干事就一定能成事,但不能怕事、畏难,村庄工作头绪繁多,更要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儿,和艰难险阻死磕到底,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杜庄服务区的高海村原来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后进村,村里的路大部分都是土路,下雨天根本没办法出门,村民们叫苦不迭。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袁帅决心带领村“两委”班子一起改变现状。

  在向村民集资募捐的过程中,他们遭到了村民的不理解,“修路就修路,凭什么要让我们交那么多钱?”“我家庭条件困难,拿不出钱。”

  面对扑面而来的质疑,袁帅带领高海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针对不同问题拿出不同解决措施,同时积极对接上级财政奖补资金,大大减轻村内财政压力。最终,高海村的7条大街、15条胡同全部完成硬化,硬化长度近10公里。

  宽阔的柏油马路、路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墙角下怒放的绿意······现在这些都是嘉祥县卧龙山街道高海村村民最熟悉不过的场景。村民姚兀香兴奋地说:“现在我接送孩子上学再也不担心下雨天了,甚至还会期待下雨的时候坐在门廊下听雨!”

  为民着想清杂物 干群情深环境美

  “孩子,我家现在变得真干净,有时间来找大娘聊天,大娘喜欢你这个小伙子!”这温馨的一幕发生在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宋楼村一位村民家中,这位被大娘“点赞”的小伙子叫张守敬,是卧龙山街道杜海服务区书记,也是一名80后退伍转业军人。

  张守敬不禁回想起两人第一次见面。那天他准备去劝说大娘将家中堆放的劈柴都卖掉,这些劈柴堆放在路边,不仅影响了群众出行,对村内人居环境也造成了影响。

  虽然之前已经有同事告诉他,这位大娘“不好惹”,但他仍然没想到,连家门都没进去,他便被大娘赶了出来,“你们这些干部别再来我家,来一次我吵一次,这是我的劈柴,我爱堆在哪儿就堆在哪儿!”

  碰了一鼻子灰,但张守敬仍然不肯放弃,他每天都去拜访大娘,有时候大娘心情好了俩人能说上两句话,心情不好了连人也见不到,“无论大娘说啥,我都是笑盈盈的,我就觉得时间长了大娘应该会心软,也许就能听我说两句。”

  在连续“蹲守”一个星期之后,大娘终于对这个充满善意与耐心的小伙子放下了戒备,这时候张守敬连忙告诉大娘,自己准备自掏腰包将她家中的劈柴全部买下来,并且给她换成煤球。

  “大娘听到这话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她没想到我会用这样的‘笨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那些劈柴她留着也没用,换成煤球对她来说用处更大,大娘也知道我是为了她好、为了村庄环境好。”张守敬黝黑的脸庞散发着笑意。

  后来就是我们开头看到的一幕,张守敬握着大娘的手叮嘱道:“大娘,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以后有困难随时来找我!”

  真情真扶贫 真心真干事

  1993年的王潇和1995年的杜莹,是嘉祥县卧龙山街道扶贫开发办公室的两名扶贫干部,最近,他们又添了一个新“头衔”——服务区书记。

  说起自己的扶贫工作经历,王潇和杜莹不免有些动容,“从2018年开始起算,我们俩在一起搭档了两年半,现在回想起来,支撑我们俩一路走下来的,除了互相加油打气之外,更多的是对贫困户生活质量的挂念。”

  现在,王潇和杜莹除了负责扶贫工作,又成为了宋庄服务区和北马服务区的“管理员”,“对我们俩来说,扶贫工作与服务区工作是一脉相承的,将扶贫精神应用到我们的每项工作中,就一定能够无往而不胜。”

  谈到扶贫工作,两位好伙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看着有些稚嫩的脸庞,每每谈到工作,眼神中却全是坚毅。

  “1月份,我在服务区检查扶贫档案,不小心把手机落在贫困户家里了,找遍了我能想到的地方都没找到,就在我快放弃的时候,我看到一位身患残疾的贫困户守在路边,他知道那是我的手机,但他不会操作,只能站在路边等着我,就那样一动不动,我难以想象一个行动不便的人,是怎么在寒风中等我那么久的。”杜莹向我们讲述了她与贫困户之间发生的故事。

  对于未来,两个人有着类似的打算,“我们是扶贫干部,以前是,未来也永远是,让乡亲们的生活变得更红火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将不负重托、继续向前!”王潇坚定地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冉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