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将至保健品升温 提醒老年人警惕消费陷阱

2017-10-12 10:54:00 来源: 济宁新闻网 作者:

  重阳节将至,各类保健品进入旺销季节,如何选购也成了不少家庭特别是中老年人关心的大事。由于保健用品种类繁多、功能有别,加之一些经营者虚假夸大宣传,近年来成为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对此,市消协发布消费警示:重阳节期间,选购保健品要慎重,消费时注意保留证据。

  医药广告吹得欢,谨慎购买

  市民章大爷多年前患上了心脏病,治病心切的他幻想着去网上找找比医院更好的办法。去年重阳节期间,当他在网上输入“心脏病治疗”几个字后,某医疗机构的广告跃入眼前:“不打针、不吃药,在家轻轻松松治疗心脏病”。于是,章大爷先后七次按照某医生的要求购买药品和保健品,直到花去1.8万元也未见病情好转后,这时方知上当受了骗。

  韩大爷患有近8年的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一天,一则某电视台播出的某养生节目吸引了他,节目中正在介绍一款对慢性肠炎有治疗奇效的口服液,韩大爷第一次花2000元购买了3个月的口服液,没过几天商家主动打来电话说公司在搞活动,只要再买3个月的口服液就免费赠送人参膏一箱,可以提高免疫力。他就又花了1000元,5个月后,韩大爷发现病情毫无改善后才感觉上了当。

  吴大爷多年来一直被腰间盘突出的病症所困扰。一天,他在某杂志上看到一则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治疗仪广告,随即花了1280元邮购了一台。等到货打开说明书时才发现,因为做过心脏支架搭桥手术的缘故,自己并不适合使用该仪器。吴大爷要求退货并将仪器退回后,商家却只退回600元。事后,任凭吴大爷怎么打电话,商家就是不接。

  养生专家挺唬人,不可轻信

  市民陈大妈患有静脉曲张10余年。一天她通过朋友介绍参加了一个养生讲座,专家在讲座中介绍称,中药泡脚能治好她的疾病。于是,陈大妈毫不犹豫就付了650元买回了一些泡脚的“中药”。

  陈大妈发现,用药十几天过后也没收获明显的效果。迟疑时,一位自称“王院长”人打来电话称,再购买500元的药品保证能治好。用了一段时间药后,陈大妈的腿上竟然有了红肿迹象,而且还奇痒无比,对此,“王院长”却解释说这属于“排毒反应”。几天后,又有一位自称是血管病专家的“教授”打来电话说,陈大妈需要配合药物调理,否则病情会加重。陈大妈一听就吓坏了,赶紧又按对方的要求花了500元买了一些药。最终,陈大妈不仅没治好病,反而因为两腿红肿麻木的原因住进了医院。

  市消协提醒

  主动索取购物凭证

  “重阳节来临,商家纷纷盯上银发族秋冬季保健品消费这块大蛋糕,然而由于保健食品种类繁多、功能有别,加之一些经营者虚假夸大宣传,老年消费者很容易上当受骗。”对此,市消协王勇主任提醒老年人在重阳节消费期间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掉进消费陷阱。

  王勇主任告诉记者,首先要坚持品质优先,注意查看保健产品的营养成分、保质期、储存方式等信息。其次是按需食用,保健品虽好,但也要遵循适度原则,不要盲目食用,更不要以食代医,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而医疗器械不同于一般产品,有一定适用范围、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消费者要理性、谨慎参加医疗器械免费体验,在使用时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来指导。

  王勇主任最后提醒,消费者无论通过线下线上购买保健食品,都要主动向商家索取购物小票、购物发票等购物凭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婧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