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人员谈《孟母》:呈现一场与众不同的山东梆子

2018-10-13 01:08: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频道 作者: 史欣欣

  

  大众网济宁10月13日讯(记者 史欣欣)自古以来,“她力量”便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孟母教子的故事更是启迪着一代又代人的心灵,已经成为启蒙和立身教育的楷模。山东梆子《孟母》立足济宁市丰厚的儒家文化资源,以通过义邻合家、断机教子、魏国传道等故事生动再现了孟母的光辉形象,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孟母》核心内容是“孟母所以为圣母,在于教子。其教子也,在于弃功利而立德”,没进剧场之前,相信绝大多数观众对于孟母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三字经》里的十二个字:“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而该剧竟然通过这“单薄”的几个字,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

  家教文化昭千秋 母慈子孝传经典

  据了解,该剧编剧是以吕剧《补天》、京剧《瑞蚨祥》等作品闻名国内戏剧界的刘桂成,过去30年间创作了12个剧种的舞台剧目40余部,拿过国内所有的戏剧奖项。“70岁之前,我不敢触碰这个题材。”刘桂成说,该剧是孟母题材第一次立上戏剧舞台,孟母虽被尊为圣母,但除了“三迁”等少部分故事,其他事项皆为传说,“有关孟母的艺术作品,大的故事脉络不允许虚构,创作难度空前,过了70岁,我终于有信心触碰这一题材。”

  为了讲好《孟母》这一出戏,刘桂成在2016年接到来到邹城采风,通过大量查阅资料,他指出:“孟母与儿子孟轲共同生活的时间超过50年,这50年间,是孟轲成为一代圣贤的过程,这离不开孟母的教育。除了观众熟知的三迁、断机等内容,《孟母》较多的故事涉及孟轲成年后在人生困惑时孟母对儿子的教诲。”最终确定了《孟母》的故事寓意必须切入当今社会现实。

  导演孙虹江说:“家教、家风、家规是人类教育的源头,而母教文化又曾经为中华文明崛起,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于是,我们又看到了孟母。在孔孟之乡济宁排演山东梆子《孟母》,我们做了一件此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孟母教子的故事与当下重视家风家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高度契合,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优良的家风家教贯穿《孟母》始终,凸显了浓重的家国情怀。“在‘陪子赴齐’一场戏,齐宣王将孟轲奉为上卿,俸禄千钟,但不施其政。孟母不愿安享儿奉,抱瓮灌园。孟子找匠人接竹引水,孟母止之。喻儿做事要扎扎实实,不可有‘机巧心’。”孙虹江说。

  经典创新相契合 凸显地域特色

  《孟母》的魅力还来源于浓郁的地域特色,山东梆子是最具山东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以慷慨激昂、洪亮高亢而著称。作曲马玉金介绍,“三端碗”唱段很能体现这部戏在继承和创新两方面的特点,“继承方面,《孟母》是山东梆子戏,是山东代表性剧种之一,唱腔必须是原汁原味的山东梆子,唱腔要美。”为保证《孟母》的山东梆子味,该剧的演员阵容可谓非常强大,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山东梆子国家级传承人杜玉珍扮演孟母,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山东梆子十大名演殷宪智扮演孟子,特聘山东省柳子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张美娟扮演义娘。

  该剧服装造型设计梁华勋介绍,就戏的整体风格而言,要抓住它的历史感,苍劲和古朴,故事发生在两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时代,战乱纷争、七雄争霸,全剧透着沧桑的古韵。《孟母》所处的时代背景里,齐国尚紫,魏国尚红,在不同场景里人物服装的颜色都会有体现,另外部分灰色服装的加入,也让造型方面更显古朴,且更凸显主演的人物形象。

  创新更体现在方方面面,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孙虹江受邀执导《孟母》,让整部戏集江南的娟秀俊美、北方的端庄大气于一身。唱腔方面,马玉金告诉记者,以前的戏曲作品多是三个字的排比句,这次刘桂成老师写了不少六字垛句,他在作曲时配合这些六字垛句,让部分唱段更加气势激昂,部分唱段还借鉴了一些坠子、越剧的内容,让整体的唱腔更为欢快。

  《孟母》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深远现实意义的新编历史剧,而加入多方面的创新,让该剧变得更加耐看,远离大道理的说教,回归到人性的平实,让观众走进人物的心灵,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主创人员更是希望通过此剧,能够补上多年缺失的短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家风、家教、家规、家训,让子孙生活在有浩然正气的蓝天白云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