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路-王母阁路综合管廊建设如火如荼 12月份通车

2018-10-23 11:08:00 来源: 济宁新闻网 作者:

  走进任城路——王母阁路综合管廊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400余人的施工队伍,各类大中型施工机械,八音迭奏、蔚为壮观。管廊设综合舱和电力舱,其中综合舱容纳热力、给水、通信管线,电力舱容纳电力电缆管线,均敷设于道路东侧机动车道、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下方。该综合管廊建设北起太白路、南至车站西路,全长2030米,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8年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于今年4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1亿元,目前正进行管廊主体施工,已完成管廊总体工程的87%,计划12月份通车。

  任城路——王母阁路综合管廊建设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全省罕见。管廊施工需下穿越河及任城河两个老运河河道,在下穿河道段施工时基坑开挖深度均在10米左右,工序十分繁琐。该路段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砂层,流沙较多,给打桩和明沟支护均带来挑战。同时,由于该路段地下水位水头较高,防渗及抗浮要求较高,施工难度加大,今年“8.19”特大暴雨期间,周边地下水位整体上升两米左右,滞后工期半月左右。同时,该工程管廊基坑长2千米,开挖深度7至15米,需围护桩约2500根、土方约18万方,工程体量巨大。工程要求年底前必须完成通车,除去管线迁改占有时间,有效施工工期不足6个月。在此期间,为配合学生考试实行分时施工,工期十分紧张。此外,工程共需拆迁94户、1.04万平方米、改迁管线55条,涉及动迁种类多、产权复杂,协调难度大……但是这些客观存在的施工难题,都在相关各方面的协调推动下,得到了妥善解决,使得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

  为进一步加快该项目建设进度,项目指挥部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做法和多次现场试验基础上,以“地铁”施工标准为模板,不断创新施工工艺。在开挖建设方面,采用明挖法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将地下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解剖”,规避了各类潜在危险及隐患,使工程更加科学有效。同时,建立了实时监测系统,对开挖的明沟进行实时“应变”监测、自动响应,保持明沟稳定性,做到“零变形”。在管廊建设方面,创新性设置了移动式拱形防雨防尘的“封闭式全天候施工棚”,该棚内部设置了自动喷淋系统,具有防尘防雨、防噪音、结构主体养护等功能,能够有效避免天气变化影响,缩短工期,降低对周边居民的施工噪音影响。在明沟周围并排设置围护桩约2500根,对管廊形成“铜墙铁壁”,保障结构安全。在现场焊接方面,采用可移动焊烟净化器,将焊接施工产生的烟尘直接进行收集净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施工工人身体的伤害。在材料应用方面,施工现场围挡全部采用PVC材质、模块式围挡,易加工,重量轻,便于组装。临时钢便桥搭设采用成品贝雷片,拆卸方便,可重复周转使用,制作费用降低了50%。管廊回填采用工业副产品粉煤灰,在保证质量、缩短工期的前提下,又降低了成本投入。在新技术应用方面,采用叠合装配整体式技术,避免了受加工、运输、吊装条件限制,具有标准化程度高、重量轻的特点。同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实施了“微信+”智能管理系统,使用“二维码”全程溯源,实施评价、一次成优。大量分布的二维码让质量、安全、材料管理都更加便捷高效,项目责任分工公开透明。

  记者在项目现场还看到了安全教育体验区,在这里可以进行安全帽撞击体验、安全急救体验、灭火器演示体验、预防触电体验、安全教育讲评台等,通过视觉、听觉、语言、动态动作等四个不同表现方法,让员工身临其境地深刻认识到违规操作、不戴安全帽的危险性,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同时,工程大力推进绿色环保施工,编制了《绿色施工方案》等27项管理制度,每月进行一次绿色施工培训。严格落实8个100%、6项加严加细扬尘治理措施,严格实施车辆进出冲洗、雾化洒水及雾炮降尘、施工区域围挡封闭、环保盖渣土车等防尘降尘措施。此外,大力控制强光、噪音污染,夜间施工时,安设LED照明灯罩,防止强光线外泄。夜间焊接时,作业区采用自制挡板进行遮挡,防止强光污染。在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处围挡外侧设置噪音检测点,对昼、夜施工声音进行实施检测。吊装作业指挥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混凝土支撑采用静态爆破等措施,降低砼拆除噪音。

  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对经济、交通、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省级综合考核各地市城市建设方面的唯一指标。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已开工地下综合管廊24.87公里、建成13.79公里,目前还有任城路-王母阁路、红星路西延(将于10月底机动车道通车)、高新区鸿广路、鱼台县湖陵四路、泗水县跨泗河二期三期等10.03公里综合管廊正在如火如荼建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婧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