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2018-11-06 07:32:00 来源: 济宁新闻网 作者:

  济宁统计局刚刚发布了前三季度济宁市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3715.59亿元、增长5.6%,增幅比上半年提升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继续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和经济增长遇到的新挑战,坚持新发展理念,防范化解风险、破解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继续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5.30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1675.56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694.73亿元、增长6.5%,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5.6%,比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3%,金融业增长2.8%,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5.2%。

  工业运行稳中向好

  三季度规模工业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增长6.5%、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行业增长面达78%,重点行业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服饰和医药制造增长较快,分别增长55.5 %、15.3 %和17.7%。动力转换凸显“两高一低”。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1%、11.9%,快于规上工业16.6个、5.4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低速增长2.6%、慢于工业3.9个百分点,工业增长驱动力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调旧育新”进程加快。

  精深加工、高加工度化等深加工产业占比提升,钢铁行业中压延加工增加值占比达到97.1%,传统产业发展呈现积极变化;产品技术和附加值持续提升,钠离子电池、新型涂料、生物基化学纤维、模具等高技术产品实现成倍增长,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产品实现零突破,其中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300倍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增长130%,新兴产业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受金融去杠杆、项目规范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投资增速转档明显,但仍处于合理区间和全省上游增长水平,质量效益型转变特征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比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但仍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态势。

  结构优化更趋明显,制造业投资增长7.6%,回暖迹象明显。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37.5%,显著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投资短板持续拉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1%,依然保持较高速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12.4%,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302.2%。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

  “四新”投资项目414个,投资额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5%、比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额占比达23.3%、比上半年提升0.5个百分点,新动能不断积聚,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增多。

  新经济支撑作用增强

  在经济转型阵痛不减、新兴产业支撑不强状况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

  消费需求加快转型,文化健康消费加快,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中西药品类等零售额均保持10%以上增长,家居家装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家具类增长1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3%。

  新兴业态较快发展,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增至6家,以“互联网+商贸”为代表的“四新”商贸企业达59家,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9.6%以上。

  服务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前8个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7.2%、创今年最高增长水平,其中以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4.3%,“四新”服务业规模达96.3亿元、增长24%。

  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迅速,实际使用外资11.2亿元、同比增长200%。

  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15.98亿元、增长5.3%,其中税收收入13.3%,占财政收入比重增至72.2%。

  工业收入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24.52亿元、增长9.3%,实现利润313.64亿元、增长25.3%。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64元、增长7.0%,农村居民12855元、增长7.9%。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419.13亿元、增长7.2%,贷款余额3470.46、增长10.2%。

  物价水平总体温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烟酒上涨2.8%、交通和通信上涨1.4%、教育文化及服务上涨5.9%、医疗保健上涨0.9%。

  工业品出厂、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上涨3.7%、6.5%。

  总的来看,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持续深化,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但产业结构不优、投资驱动放缓、供需两端不均衡、区域发展分化等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财政、投资、消费等指标仍处在回落下降通道,若再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等因素,防风险、稳增长、扩内需面临挑战,各项指标承压逐月上行空间较窄。

  目前已到冲刺全年的关键阶段,全市上下要切实抓好最后两个月工作,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超前研判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制约和瓶颈,分类施策、重点帮扶,在就业、金融、外贸、投资、消费等方面全力以赴保持稳定,确保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运行稳步推进,为全年良好收官奠定基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