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挪旧窝 建新城 梁山黄河滩区迎世纪“大改道”

2018-11-07 13:59: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频道 作者: 司璐 孔令俏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掀起了一场新的伟大变革;四十年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硕果累累;四十年春华秋实,济宁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阔步向前。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变化清晰可见。近日,大众网济宁频道记者来到任城、兖州、曲阜、邹城、梁山、微山、金乡等地,深入基层,通过走访各个行业,走进百姓生活,对话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人”,记录济宁四十年间的发展变迁,展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亮点。

  大众网记者 司璐 孔令俏

  黄河滩区,是指黄河大堤与河道之间的区域。1855年,侵夺淮河入海流路600多年的黄河,突然在兰考决口改道,肆虐的河水裹挟泥沙,冲出河槽,漫过庄稼,淹没村庄,冲毁房屋……滔滔黄河水在滋养沿黄百姓的同时,也让贫困落后像泥沙一样沉淀在滩区。在山东,有许多坐落于黄河滩区的村子,梁山县赵堌堆乡的贾庄、郭蔡等村子就是其中之一。

  梁山县不少村子都毗邻黄河,坐落在黄河滩区

  贫困:连年“垒房台” 被撵着避水患

  在梁山县崔温村,从未在滩区生活过的人们或许对当地“一房一台”的村貌感到好奇,而这些在村屋附近取土垫台留下的大坑则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在崔温村,垒房台垫起来的大坑足有好几米深

  崔温村每家每户的房台都垒的很高

  崔温村目前仍处于滩区,2019年将开展迁建工作

  “说白了,这房台就是为了抵挡黄河泛滥,防止房子被水浸泡筑起来的,一次一次累积起来就这么高了。”今年79岁的崔大爷说,自家房盖了三、四次,一次比一次高。

  像崔大爷一样,在崔温村村民的印象里,黄河发水的灾难令他们心有余悸。“黄河一发大水,水就灌进村里,庄稼、村路全淹了,出门都靠船。”崔温村党委书记崔节忠告诉记者,那时候人都穷,没有水泥砖头,水退之后只能挖土垫台,用土坯盖房,盖得房子住不几年,赶上黄河涨水,冲毁房屋再垫高地基、再盖房,而老百姓挣钱盖房的速度远赶不上泥沙淤积的速度。

  崔温村的老人们对黄河发水都有着深深的记忆

  同样的场景、同样对黄河泛滥的恐惧感,至今都还盘踞在62岁村民刘圣海的心里。“从小的印象就是沙土多,夏天水大,村民们都提心吊胆。”刘圣海生在滩区长在滩区,在他的印象中,自己30岁的时候发过一次大水,平地涨水两米多深,辛苦种的地瓜淹的不见踪影,玉米也只剩下了枝。

  长期以来,在滩区居住的老百姓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就是不断挣钱、不断投钱盖房,村民们千辛万苦种地或打工挣钱盖的房子,都变成了“死资产”。为了躲水反复垫台盖房,几乎耗尽了多数滩区人一辈子的心血,对他们来说,最难的就是有个安稳的家。

  安居:迁出“水窝子” 搬进“小洋楼”

  黄河治理几十年来,阶段性治理开发的目标十分明确,改革开放后,多项措施的相继实施更是让治河成就斐然。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目标,黄河的治理开发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

  2015年,河南、山东两省相继开展了两期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其中山东1.3万人。梁山作为济宁市唯一的黄河滩区县,滩内有22个行政村、23310人。2016年5月,梁山县赵堌堆乡郭蔡、贾庄和小路口镇的东雷庄3个村庄纳入二期试点,共涉及608户、1713人。贾庄村的刘圣海作为受惠村民,如今已经迁出了“水窝子”,搬进了“小洋楼”。

  赵堌堆乡村民们搬进新社区

  走进刘圣海的新家,120平米的新房子崭新明亮,老两口把家里收拾的干净利索。“今年9月份正式搬进来的,终于有了安稳的家,像是在做梦。”刘圣海告诉记者,社区里正在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小学、卫生室、商业街很齐全,以后小孙子上学就在家门口,安全方便。

  像刘圣海一样,贾庄、郭蔡两个村的368户村民都领到了翠屏家园的新房钥匙,新房设计为“4+1”模式,一楼是储藏室,二层及以上为住宅,有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两种户型,面积分别为80平方米和120平方米,由村民根据自家需求选择。

  村民刘圣海宽敞洁净的新房

  “在前期挑房、装修的基础上,9月25号至9月30号,贾庄、郭蔡两个村1035人全部乔迁新居,368户旧房已全部拆除到位,10月1日起全部启动垃圾清运,旧村土地复垦工作,预计11月底达到复垦验收条件。”赵堌堆乡北关村书记谭福军告诉记者,新社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配套建设卫生院、学校、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和污水处理厂,还有水、电、气、暖、有线、通讯、宽带,彻底改变了滩区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使居住更加宽敞,生活更加舒适。

  “我们村大概明年能搬迁,前期动员的时候基本没有任何困难,大家早就想搬出去了,只是有个别年纪大的老人,因为留恋住了一辈子的老宅会有些不舍。”崔温村党委书记崔节忠说,2019年底,崔文村也将搬离滩区,实现他们的安居梦。

  新型城镇化搭起“致富桥” 农民变市民

  梁山县的滩区迁建实行社区化集中安置,契合了群众对城镇化新生活的向往,凝聚成巨大的搬迁动力。“搬家后,不用再怕黄河发水,也不用再提心吊胆,生活还逐步赶上了城里人。”刘圣海充满期待的告诉记者,眼前的日子要越过越好了。

  滩区居民搬进的新社区,目前正在进行配套建设

  记者了解到,通过新型城镇化的路子,梁山县黄河滩区迁建可谓是一举多得。建新城镇聚人聚财,推动农村商贸服务业大发展;重组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招商引资打造新平台。同时,滩区腾出的耕地,还将为发展现代农业打开新空间。

  “虽说生活在滩区,但种地基本也靠不上黄河,都是机井灌溉。”村民刘圣海说,由于黄河滩区发展空间小,农业种植以简单的地瓜、玉米、大豆为主,收成并不好,绝大部分青壮劳动力也都在外打工。

  为了让搬迁群众完成“农民变市民”的跨越,目前,梁山县正努力做活产城融合文章,力保滩区群众充分就业。“我们就在乡门口建设了一个家具产业园,目前已经投产五家,正在加大招商力度。”赵堌堆乡北关村书记谭福军告诉记者,计划在安置区附近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产业园全部投产使用后,将带动周边2000余人就业。同时,马上复垦完毕的旧村土地也将发展现代农业。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和扶贫攻坚的不断推进,不久的将来,梁山县的“家庭工厂”、“农村车间”也将遍地开花。广袤的滩区将建设成为一条集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生态长廊。

  灌溉难,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原来,梁山县黄河滩区人祖祖辈辈与“滩区八难”为伴——,如今,他们再次迎来世纪“大改道”,而这次,则是向着美好的生活进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梁山的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让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是大家共同的心愿。2016年,梁山县被纳入山东省黄河滩区迁建试点,经过600多年的岁月变迁,滩区的村庄终于“跨越”了黄河大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婧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