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27位老妈妈“小针线”蕴藏大爱心

2018-12-07 09:17: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频道 作者: 李丹

  

  大众网济宁12月7日讯记者 李丹)人们常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济宁市济阳街道财工街社区里,有这样一群老妈妈,她们免费为社区居民缝制棉衣,用自己手中的针线温暖了大家的心。

  

  免费缝制手工棉衣 突发奇想组建针线坊

  73岁的王洪英是原街道退休人员,多年的工作习惯使她成了远近闻名的热心肠,邻里之间有了困难总要伸手帮一把。2015年11月,辖区居民王大妈家中喜添了一对双胞胎,为了给两个小孙子赶制棉衣一家人费劲了心思,剪好的样衣改了又改始终不满意,“在小区碰见老王闲聊的时候听她说给孙子做的棉袄到现在没做成,正想扔了,我就说好好的布料扔了多可惜啊,你拿来我给你看看。”于是王洪英和几位平时经常一起做棉活的阿姨们很快就缝制完工。

  

  就这样,老妈妈们的棉活手艺一传十十传百,邻里街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妈,给我家老人做个棉坎肩”“大妈,给我家孩子做个兜兜卦”......从年迈的老人,到刚出生的婴儿,只要提出要求,老妈妈们总是无偿的提供帮助。“能帮忙的就帮忙,都是老邻居,还有一些年轻的孩子们,这也就是举手之劳,”王洪英说。

  年轻人不会做棉衣,而会做的老年人也因多年不做手法生疏,几位老人一商量,不如把退休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个“老妈妈针线坊”,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能给大家提供帮助。老妈妈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社区党委书记胡凤华,大家一起贴通知、招募人员、商量方案、设计图标,2015年12月,仅有6人的“老妈妈爱心针线坊”正式成立。

  

  一针一线暖人心 热心公益传递爱心

  75岁的老妈妈张玉英是一名退休的老教师,她不但是“爱心针线坊”的一员,也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人。“像我们社区的,有很多外地的年轻人,父母、老人都不在当地的,需要做棉活,只要拿来尺寸我们随叫随到,孩子们就能穿上了,三年的时间我们做了几百件棉衣,我们感到很自豪,这是个伟大的事情。”张玉英老人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她告诉记者:“98年因为心梗住了一个多月的院,退休在家没什么事情做,后来有了针线坊我们只要是有活就来到这个地方,听着音乐聊着天,唱着歌,心情很畅快,我们这个年龄段孩子们上班的上班,在家也没意思,能来做个针线活,说着聊着,生活也没有什么烦心事。”

  

  张玉英老人十分感激这群老妈妈们,也感谢有这个爱心针线坊,让她的生活更充实,让她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今年11月份我们这些老妈妈们做了一些棉衣,去福利院看望那些可怜的孩子们,还有一些无依无靠的老人,虽然我们不能想年轻人干个体力活,这一针一线能让大家穿的暖我们心里也很安慰。”张玉英说,现在他们的针线坊不仅帮助辖区的居民,还为一些县市区的居民们提供帮助。“邹城的一个老人来走亲戚,知道我们这个针线坊,也把自己家的棉活拿来,对于我们老妈妈针线坊来说,别管是什么地方的,只要我们能帮得上忙,绝对不会推辞。”

  据了解,为了传递这份爱心,每年冬天老妈妈们还要自掏腰包购买布料,制作成虎头鞋、棉坎肩、兜兜褂,送给了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及孤残儿童,让爱心传递爱心。

  

  赶制布艺葫芦 义卖爱心救助

  在济宁市济阳街道财工街社区活动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赶制棉布葫芦的几位老妈妈,“葫芦本身就有很好的寓意,预示着福禄、平安。我们缝制的这些葫芦就是想通过义卖的形式,给更多需要帮助人,特别是老人、孩子提供帮助,天冷了为他们添置些棉衣御寒”。退休教师张玉英老人告诉记者,一开始缝制的葫芦也不好看,她们也在一点点的摸索,一次次的修改,才有了现在看上去萌萌哒、摸上去暖暖的布艺葫芦。

  11月30日“老妈妈爱心针线坊”举办的布艺葫芦义卖现场吸引了众多市民的驻足观赏,十几位爱心“老妈妈”站在布艺葫芦旁,介绍葫芦的寓意并向感兴趣的市民推销,期间还教授布艺葫芦的制作方法。所筹得善款将用于福利院儿童、残疾人、敬老院老人、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

  

  济阳街道财工街社区党委书记胡凤华告诉记者,“老妈妈爱心针线坊”从成立时的6人到现在的27人,正是因为社区里有了这群充满爱心的老妈妈们才更像一个大家庭。不仅如此社区里的商户老板们加入到爱心志愿者队伍,大家将购买的布料送到“老妈妈爱心针线坊”让这份爱心继续传递。如今“老妈妈爱心针线坊”的队伍在不断壮大,胡凤华也希望更多的老人加入到这个爱心的团队,让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婧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