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梁山答卷”:140个贫困村摘掉“穷帽子”

2019-07-08 11:51: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 作者: 朱仙娉 荣斌

  大众网·海报新闻梁山7月8日讯记者 朱仙娉 荣斌)六月的黄河滩区渐渐褪去了夏收的繁忙。黄河岸边,微风吹过之处遍地金黄,远处也有着片片绿意盎然。

  去年的这个时候,黄河滩区建档立卡的552户贫困户对他们即将迎来的新的生活满怀期待。“小时候从没想过能在村里住上高层,更不敢想住这么大的房子。”2018年八月十五之前,22岁的王庆山跟着母亲王先云搬进了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一期工程翠屏家园。曾经是贫困户的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能搬出黄河滩区住上城里人一样的房子。今年春节,火红的灯笼挂满了翠屏家园,老人们提笔写下的一幅幅春联里,满满的都是幸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流经滩区的黄河奔流不息,带走了岁月,也见证着梁山县14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的脱贫之路。扶贫攻艰曾从这个最艰难的地方开始,现如今,遍地开花结硕果的喜人画卷也从这里徐徐展开。

  黄河滩区种下期望

  “还有二十多天就开始‘起’地瓜了,然后开始种豆子,这边剪完的秧子就运到那一片夏地瓜地里去,等霜降前后‘起’完地瓜,下半年也开始种豆子,这么大一片地,可不能叫它晾着。”绿油油的地瓜田里,村民们正弯着腰剪着秧子,再把剪好的秧子轮流递上车。梁山县小路口镇马岔河村的村民马长领说,现在剪地瓜秧子雇了大概二十七八口人,“起”地瓜的时候就得雇上五十多口人,有很多周边村里的村民也来干活,他们最低一天八九十块。平均起来一天能有100多块。

  谁曾想,这个带领着村民进行订单化种植的致富能手,6年前曾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被列入帮扶对象。在包户干部和村“两委”精准帮扶下,曾是地瓜种植能手的马长领获得了村民的同意,流转了他们的土地。

  在镇农技站等部门的帮助下,马长领顺利解决了种子、化肥、灌溉等难题,当年地瓜喜获大丰收,马长领年收入6万余元。随后,马长领看到黄河滩区种植地瓜的水土优势,开始带领贫困户继续开发地瓜种植并带头成立了合作社,越来越多的滩区群众也跃跃欲试,自发地种植起地瓜来。2017年,小路口镇黄河滩区地瓜种植面积就已达2000多亩,仅马岔河村就有1300多亩。

  “从3月份开始,在这里赚了三千多块钱了,加上土地流转的钱,一年能收入个一万多块。”今年52岁孙玉平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得病十多年,又要照顾孩子,只能留在家里种种地。自从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孙玉平的收入逐渐稳步增多,随着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推进,孙玉平明年也将搬进新家过上新的生活。

  脚下的土地距离母亲河远不过几百米,放眼望去,流经这里的黄河与脚下的这片土地经年不变,而在黄河滩区与山村之中,却焕发着勃勃生机,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一书记”交出答卷

  2015年初,省派第一书记金瑞清来到了寿张集镇倪王庄村,全村263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达159户。金瑞清带领村委主要成员经过考察后,决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有机蔬菜种植项目。

  2015年7月,倪王庄村在陶庙自然村成功流转土地150亩,启动实施“农业示范园”产业项目,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随后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高标准蔬菜大棚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2016年该村项目效益分红11万元,村集体救助脱贫。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金瑞清没有采用一次性分红的政策,而是多次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分红,并针将返贫的贫困户纳入分红范围。分红资金直接打到贫困户“惠农卡”账号里,分红名单和资金则由全村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集体商议确定。

  土地流转,脱贫就业,村里的贫困户都得到了优先照顾。残疾人倪相军虽然不能干体力活,但人比较聪明,村里就在附近的棉纺织厂给他安排了过磅计数的工作;村民王庆杰单身无儿女,住房条件差,村里就安排他住在示范园的管理房内,看菜护院;村民安圣芹常年有病,不能干重活,村里为他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

  “任期”即将结束,金瑞清招商引资建设高标准高温大棚18个,建设小拱棚32个,主要种植白甜瓜,主要销往北京、天津、青岛等地。优先安排贫困户过来打工。2017年,倪王庄村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

  “第一书记没离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进行好了规划对接,公司既流转村民土地也向村里租赁了大棚,很多贫困户脱贫了也一直在这里固定干,就相当于提供给他们了一个固定工作。”省派第一书记走了,他留下的扶贫项目却发展的红红火火。梁山金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田焕玉说,这一两年来来回回在这里打过工的贫困户少说也有200户,固定打工的有四五十户,就这一个项目带动了周边很多村子的贫困户顺利脱贫。

  这一年,梁山县38个扶贫产业项目全部实施完毕,实现效益分红326.4万元。

  扶贫车间开进村里

  走进梁山拳铺镇南盛庄村扶贫车间,里面播放着当下网红歌曲,女工们手中走线穿针,不一会,面前就堆起小山一样的服装。就是这样一处处不起眼的厂房,遍布在拳铺西王村、东王、孙庄、方西、南陶庄、柳店、潘庄等多个村庄,近年来共为拳铺镇60余人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通过利用省级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入股分红的形式,对贫困户直接收益。

  今年56岁的马凤芹有两个孩子,大的今年上初中,小的上小学,丈夫脑梗多年,过去的几年里,她远不能打工,近需要照顾一家三口,下地干点农活远不及养家糊口。自从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不仅扶贫车间开进了村里,土地流转、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分红……马凤芹一年的收入已近两万。根据相关的政策,丈夫和孩子都享有了医保和民政补贴,原本贫困的生活有了转机。“以前在家里剥蒜,挣不了多少钱,下地干活还挂牵着孩子,一年到头基本没有什么收入。”马凤芹说,来了车间干活,才觉的苦日子熬出了头。

  “当初建车间的时候,我挨个去她们家里说,把村里的贫困户都召集过来,让他们能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还有一些村里的留守妇女。”拳铺镇南盛庄村扶贫车间负责人张宪粉也是村里的会计,当初建立扶贫车间时,村里人高兴坏了,他们还给车间起了另一个更有寓意的名字,叫“致富车间”。“手脚麻利的一个月能领导4000多工资,少了也有1000来块钱,还不算其他的福利。”张宪粉说,这间扶贫车间是梁山兆胜制衣有限公司扶贫基地在村里承包的“分厂”,这种服装制衣的流水线操作,工序简单,容易操作,像马凤芹这样家里有病人、有学生需要人照顾的贫困户可以把材料带回家进行加工,解决了他们不能出远门的困难,也重燃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兜底兜住了希望

  大路口乡大张村有一处干净宽敞的院子,院子里种着各种蔬菜,矮树上还挂了两个鸟笼子,几个上了年纪的村民正围坐在阴凉地里聊着天。

  2016年前,这里曾是一处废弃坑塘,大张村里贫困户多是年老体弱,居住的老房子早已成了危房,大路口乡便通过申请资金把这处废弃坑塘填建后,建成了一处12间的互助养老院。周昌礼、周昌芹、张庆芳、张凡敬、张庆哑四个贫困户和一个低保户随之住了进来。这五位老人都是单身,不仅没有改造危房的能力,独自生活也是问题。乡里建起这所互助养老院以后,几位老人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在一起生活也相互有个照料。

  “家里的土坯老屋早就没法住了,这里建好以后,村里就帮着搬进来,几个人住在这里也互相有个伴。”今年70岁的周昌礼气色越来越好,还在互助养老院的小院里种了些地瓜,大伙一块吃。76岁的单身老人周昌芹搬进来也有两年多了,家里的老房子塌了三间,搬进来以后住的安心多了。周昌芹说,原来一个人也没什么奔头,搬进来以后,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日子也越过越想过。

  据统计,梁山县共建立44处互助养老院。2018年,梁山县对新发生的30户贫困家庭危房由县乡各半兜底改造,没让贫困户拿一分钱。2016至2018年累计投入危房改造资金4086万元、改造贫困户危房921户。不仅如此,梁山县还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45元,全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149.6万元,并扎实做好高龄补贴发放工作,累计发放发放津贴685万元。

  数据显示,梁山县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数量居多。为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县财政安排500万元用于贫困户大病救助,承担贫困户10万元以上的所有医疗费用;县财政列支200万元用于老年人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再补贴;列支110万元为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商业保险,贫困户凡患有规定30种特病、重大疾病的,凭医院诊断证明即可获得2万元重大疾病保险金;2017年至2018年还实施了扶贫特惠保,目前已理赔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意外保险、财产保险1900余件,779.9万元。目前,启动实施了医疗救助、特惠保险救助“一站式”结算工作,切实解决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梁山县对症下药,找准穷根,让一个个落地的扶贫项目落地开花。产业兴了,山村活了,贫困户对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然而,摘掉“穷帽”却是新的起点,梁山县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脱贫不脱政策,即时帮扶、即时脱贫,为扶贫脱贫交出满意答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