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央行专家发文调低预期:今年实际GDP增速将跌破7

2015-12-17 10:26 作者:赵毅波 来源:新京报
央行专家发工作论文再次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院工作人员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央行官网并标明,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

   央行专家发工作论文再次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大宗商品价格止跌趋稳,将推高明年的通胀率

  年终将至,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专家12月16日在工作论文《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中预测,今年GDP增速预计为6.9%,明年预计为6.8%。目前宏观经济仍面临不少下行压力,宏观政策调整对CPI的影响在大约5个季度之后达到峰值。

  房地产销售和土地出让收入企稳回升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已经是今年央行研究人员第二次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

  此前在今年6月,马骏等专家曾发布工作论文表示,“与去年12月所作的预测相比,我们将2015年全年GDP增速的基准预测略微下调至7.0%。”

  今年10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其中一季度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

  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2016年《经济蓝皮书》表示,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6.8%,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而央行研究人员昨日发布的工作论文认为,目前,宏观经济仍面临着不少下行压力,如企业利润增速低迷,过剩产能仍有待消化,出口需求疲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等等。但总体上看,明年支持增长的积极因素将有所增加,主要体现在房地产销售和土地出让收入企稳回升,稳增长和结构性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国外需求也有望缓慢复苏。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院工作人员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央行官网并标明,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

  宏观调整对CPI影响约5个季度后达峰值

  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持续推进,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承压,有声音认为,中国经济今年的低通胀形势将继续发酵,甚至可能步入通缩。

  不过,央行研究人员上述研究显示,明年中国通胀形势将出现改善,今年CPI涨幅预计为1.5%,明年预计为1.7%;此外2016年PPI同比降幅将收窄为1.8%,比今年的预计降幅减小3.4个百分点。

  央行研究人员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止跌趋稳,将推高明年的通胀率。IMF最新预测也显示,2016年能源、食品以及铁矿石价格的涨幅将逐步由负转正,且其平均价格指数都将高于今年。

  对CPI走势影响重大的猪肉价格水平趋于平稳。央行研究人员认为,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可能已接近尾声,未来一段时间由于猪肉价格引起物价大幅变化的概率较低。

  数据显示,今年3-8 月,猪肉价格累计上涨40%左右,此后开始环比下降。最近,生猪存栏量已连续4个月环比回升;玉米价格也开始呈现下行趋势。

  此外,2015年初以来,央行持续降息、降准,积极财政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这些措施都将在一定时滞之后对CPI产生提升作用。上述工作论文认为,宏观政策调整对CPI的影响在大约5个季度之后达到峰值。(记者 赵毅波)

  ■ 链接

  六次降息五次降准 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当前,融资成本高成为不少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一大掣肘。而在黑龙江等老工业基地,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12月15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黑龙江省工信委融资服务处处长梁其娟表示,以往本省企业更多依赖银行的信贷融资,但目前企业申请银行信贷融资的抵质押缺少,不少企业都已经没有抵押物。目前正在推动企业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并与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对接,实施股权融资。

  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去年11月22日以来,央行已经先后六次降息、五次降准;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0%下降为1.5%,1至3年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5%下降为4.75%。

  此外,民间借贷利率和P2P借贷利率也呈下降的趋势。温州民间综合借贷利率从2014年11月的20.05%下降至2015年9月的18.76%,下降了129个基点。P2P市场综合利率从2015年1月18日的15.11%下降至10月28日的10.97%下降了414个基点。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也表示,虽然融资成本有所降低,但收益率曲线长端的影响仍然弱于其他一些国家,表明利率传导效率仍然有待提高,需要采取完善债券发行结构等举措以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赵毅波)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王孟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