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中国家长 孩子一岁惦记国外留学

2013-07-30 10:12 作者:陈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无法确定小朋友和家长都有足够的能力适应新环境和新变化的情况下就把孩子送到海外,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种冒险。
原标题:中国家长“未雨绸缪”:孩子一岁惦记留学

在无法确定小朋友和家长都有足够的能力适应新环境和新变化的情况下就把孩子送到海外,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种冒险。

BBC英伦网报道,近年来,到英国读中学的华人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其中一个主要增长来源地就是中国大陆。

在近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的一组图片报道中,主角是一支由34名中国家长组成的考察团。这些中国家长在短短的一周内走访了包括伊顿公学在内的多家英国著名私校。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察团中一对年轻夫妇的孩子今年还不到一岁,可见一些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和“未雨绸缪”。

在英国,中学大致上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由于公立中学只招收英国本土或来自欧盟成员国的学生,所以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其它海外“小留学生”们只能报考私立中学,其中又以提供寄宿服务的私校特别受到中国家长们的垂青。

目前,英国大多数的寄宿私校一年学费在2.6万至3万英镑左右,大约等于2327万人民币左右,如果再加上其它的杂费和生活费,一年下来总开支至少需要40万人民币,对于不少中国家长来说,也算得一笔“价值不菲”的投资。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中国家长们把孩子送到英国读中学的热情。

根据英国私校联合会的统计,2012年共有2.6万名外国学生在英国私立中学寄宿,约占学生总数的22%。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约有3700人,而来自中国香港的有6000人左右。而如果把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以及新加坡的所有学生加起来,在英国寄宿学校就读的华人学生人数已经超过外国学生总数的一半。

是否物有所值?

一直以来,我个人并不赞成家长过早就把孩子送到海外留学,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孩子如果年龄太小,心智发展还没有成熟的话,应该留在父母身边,获得应有的关爱和辅导,享受正常的家庭欢乐,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孩子与家长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

其次,中国学生太小到英国留学,是否能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适应和生活,是否能克服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将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虽然不少寄宿学校也会有专人提供辅导服务,但毕竟还有文化差异的隔阂,因此也未必一定能理解和解决中国学生们的问题。日前,英国兰利寄宿学校一名中国留学生因为借酱油遭拒而迁怒并用刀捅伤同学的事件,就是其中一个不幸的例证。

另外,中国学生如果太小就在英语环境里接受教育,无疑会有助于更早掌握英语的沟通能力,但同时也很有可能过早地丧失中文能力,而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将成为世界发展的重点,中文将成为最重要的语言之一,而且也是中国学生最应该保持的语言优势。

不过,我也同意,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接受中学教育也有不少好处。例如,英国中学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轻松,而且更注重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受到的学习和功课压力也比较小。此外,英国私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高,而著名的私校学生考入牛津、剑桥及其它英国著名大学的比例也比较高,相信这也是不少中国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英国读中学的主要原因。

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家长在决定把孩子送到海外读中学之前,应全面考虑其中的利弊,特别是针对孩子的个人性格,在适应环境以及社交能力方面来对症下药,从而做出一个全面和客观的评估,而绝对不能盲目跟风,完全不顾孩子本身的实际情况。

如何选择学校?

在选择学校时,也不应只是相信留学中介的介绍,而最好应该亲身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

考察不应只是注重校园内的硬件设施和环境,也应该到校园附近的社区进行考察,其中一个最好的考察地点就是学校附近的酒吧。

因为,英国的酒吧往往是当地社区信息最多的地方,你在酒吧里可以了解到当地居民对学校的真正评价。

此外,在选择学校时,也应尽量选择那些中国学生较少的寄宿学校,虽然现在要做到这一点,已经越来越难了,但有的寄宿学校一半以上都是中国学生,这样肯定不利于融入当地文化和尽快提高英语能力。

英国大部分中学都有公开的学习成绩排名,所以为不少中国家长选择学校提供便利。但是,家长不应只追求学校的成绩排名,而忽略了有关学校是否适合你的孩子的兴趣。

在英国,不少学校都有其发展重点或擅长学科。比如,有的学校特别重视语言教学,在这方面的师资和设施也比较好,如果你的孩在对语言特别有兴趣的话,就可以考虑就读这样的学校。

总之,送孩子到英国读中学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谨慎考虑,而不应盲目从事。(陈希)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贺亚林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