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的家训 刘蓉:“在人情事物上做工夫”

2016-09-20 12:02:00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在人情事物上做工夫”,语出南宋著名理学家陆九渊。其兄陆九龄问:“吾弟今在何处做工夫?”陆九渊答曰:“在人情、事势、物理上做些工夫。”意思是说,人的心性修养要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事上磨炼,方能落实。

  700多年后,这句名言被晚清学者刘蓉立为家训,拿来教育子女。刘蓉是湖南湘乡人,桐城派古文家,官至四川布政使、陕西巡抚。他育有二子四女,其中二子刘培基、刘培垕成年后在朝中为官,大女嫁与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咱们看看刘蓉是如何教育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磨炼心性,锻炼社会能力的。

  古时候的读书人大都难过“功名关”,把科举考试看作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有一年,刘培垕求取功名心切,写信告诉父亲要参加科举考试。他以为能得到父亲的支持,不料被泼了一盆冷水。刘蓉回信说:“你本是中材之资,无过人之识,无容人之量,见识狭隘短浅,文章仅清顺而已,何必应试,徒荒课业!”刘培垕委屈极了,心想这还是自己的父亲吗?刘蓉解释说,“做官最坏人心术,若非根器深厚,必不能自立,只有败坏家风”,修德要先于修业,读书能磨炼心性,涵养道德,你要“常把此心放在书卷上”。较之于科场登第,刘蓉更希望刘培垕“发愤刻励,做一个端谨儒雅之士”。刘培垕觉得有道理,暂时放弃科举,自立课程,刻苦学习。经过努力,刘培垕德业精进。刘蓉高兴之余,出资为其纳为监生。

  刘蓉家境富裕,子女们养尊处优、衣食无忧,都不太关心家里柴米油盐的事情。他们觉得家里有专司钱谷之人,自己就无需费心劳力了,还向父亲诉苦说,处置家事占用了读书时间。可是刘蓉认为,“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留心家事,处置得宜,亦是学问之一端”,事情无论巨细,你们都得参与其中,锻炼能力。为了督促儿子们关心家事,远在四川的刘蓉要求他们定期汇报家乡的粮价。儿子们起初以为父亲闹着玩,就没有放在心上。有一年春天,刘蓉从好友郭嵩焘的信中得知省城长沙谷价飞涨,但儿子们在家信中却没有提及,便写信责问。一番严词斥责之后,儿子们才觉得父亲是认真的,逐渐参与到家中事务管理中来。

  咸丰十一年(1861年),刘培基与湘军将领罗泽南的女儿结婚。罗氏家境殷实,担心嫁出去的女儿受到婆家怠慢,仅陪嫁的礼金就给了三百两。刘蓉家人也好面子、讲排场,将婚礼办得隆重而奢华。刘蓉知晓后大怒,指责这是“竞为奢靡,自坠家风”!他让儿子把三百两礼金退回去,还将新娘训斥一顿,“新妇若听我的,便是罗家的好女儿,我家的好媳妇。”

  表面上看刘蓉做得有点不近人情,在一些小事上与子女们“斤斤计较”,可实际上他这样做是为了督促子女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磨炼自己的心性,成为“谨言慎行,和平宽厚”的“贤子弟”。一撇一捺,无非是在“人”字上做工夫;修齐治平,彰显中国人做人追求。“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治国齐家,都是以“修身”为前提。生活处处是修炼场,真正的修身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正如明朝大儒王阳明所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诚信、仁厚、重义、节俭的德行,这是修身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许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