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太白湖新区创新探索“污水处理厂+湿地”治污模式

2022-11-01 18:09: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闫文文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闫文文 济宁报道

  近年来,济宁市太白湖新区创新探索“污水处理厂+湿地”流域治污模式,两年来,不仅保障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还以这片治污体系所在区域为中心,打造成了国际湿地城市。

  根据南水北调山东段输水干线测点要求,流域内水质要基本达到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要求,也就是总磷含量低于0.2毫克,总氮要低于1毫克。但在两年前,以济宁污水处理厂工艺却只能达到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类水质的要求,也就是总磷低于0.5毫克,总氮低于15毫克。当时据污水处理负责人介绍,要想达到地表三类水质,需要把总氮降低到1mg/L以下,总磷降低到0.2mg/L以下,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要达到这个标准,大概需要增加的投入是16.5亿,每天的运营成本上,每吨水将增加8.5块钱,由于改造成本耗资巨大,超出污水处理企业的承受能力,所以当地上设备改进工艺的计划迟迟难以实现。

  2021年,山东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指出,济宁市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问题滞后问题后,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究解决方案,开始新的探索,探索出了一条污水处理厂加人工湿地的新的治污模式,具体做法是,在太白湖新区流域治污体系内,通过老运河新建橡胶坝抬高河道水位,拦蓄老运河尾水,建设表面流湿地,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入到人工湿地上,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使排污水不再是地表水的污染源。为保证特殊天气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湿地还系统性投入30台曝气机,6000平米浮岛,滤食性鱼类,经过测算,目前湿地的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二类标准。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济宁市将全市206个排污口纳入处理范围,为44家规模化污水处理厂配建了人工湿地,全市共建成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70处,面积约16万亩,打造了覆盖全市的流域治污体系,每年削减化学需氧量约7600吨,氨氮约2300吨。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