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鸣赞”孔令凯:以礼传“文” 让更多人了解儒家文化

2022-09-19 09:2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朱铜辉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朱铜辉 济宁报道

  “《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孔在古代被称为‘国之大典’,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孔子去世后第二年就开始,岁时祭祀,过程融合了乐、歌、舞、礼,表现为四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尊重先哲,尊重文化的重要体现。”9月16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曲阜孔庙,孔令凯向记者详细介绍祭孔大典由来。

孔令凯穿戴“鸣赞”礼服

  “鸣赞”是中国古代一种负责礼乐节礼的文官官职名,如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祭孔大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祭奠圣贤,就是慢慢靠近圣贤,靠近文化的源泉,这让我感到无比的荣耀。同时作为孔子后裔,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既是义务也是责任。”这是孔令凯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据了解,2008年,热爱传统文化的孔令凯进入曲阜三孔旅游服务公司成为一名普通员工;2009年进入演艺部,开始从事祭孔大典相关工作,前后做过舞生、礼生、乐生等;2013年,孔令凯首次以“鸣赞”的角色登上祭孔大典,9年时间里,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将完美的声音与步伐呈现给来宾,将虔诚的致敬带给先贤,以礼传“文”,让更多人了解儒家文化、爱上儒家文化、传承儒家文化。在此后的每一次表演中,孔令凯谨言慎行做动作、发口令,在日复一日的练习实践中,每一句口令与动作对于孔令凯而言早已烂熟于心。

“鸣赞”孔令凯主持祭孔大典

  孔令凯出生在曲阜市息陬镇,是孔子作《春秋》的地方,这也使得孔令凯从小就耳濡目染儒家文化,让儒家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从小就与“鸣赞”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次看祭孔大典时,感觉场面很震撼,同时作为孔氏后裔也感到很自豪,当时就希望以后能成为祭孔大典队伍中的一员。”孔令凯回忆道。

  孔令凯作为祭孔大典代表性传承人,曾受邀前往广东、上海、哈尔滨等地,协助当地有关部门策划、主持祭孔、开笔礼、成人礼等传统礼仪,将儒家文化带到全国各地。“别人邀请我们过去帮他们做这些活动,主要是认为我们这边对传统文化比较尊敬,当我们看到他们对传统礼仪表现出虔诚的致敬,我们心里也很高兴。”孔令凯坦言,“看到全国各地对儒家文化的重视,我感觉很自豪。文化复兴在于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感觉自己责任重大,要传承、弘扬好传统文化,不能辜负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敬仰。”

  这些经历使得孔令凯对儒家文化始终保持热爱与尊重,在日常练习中,孔令凯对其他队员也是这样要求的。“表情都严肃点,不要嬉皮笑脸,我们是在致敬先贤!”在孔庙大成殿前祭孔大典练习现场,孔令凯严肃地说。

孔令凯带领队员在大成殿前排练祭孔大典乐舞

  现如今的祭孔大典保留了明代祭孔乐舞的动作,除了传承下来的传统的祭孔流程,现在的祭孔大典为了表达对古人的崇敬,结合当代的礼仪规范,又增加了敬献花篮的环节,以当代礼仪致敬先贤,除此之外,在孔庙南门举行开城仪式时,将《论语》经典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将古代舞蹈与现代歌曲以及《论语》经典有机结合,使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接棒祭孔大典鸣赞以来,祭孔大典也在逐渐创新发展,如今的祭孔大典最直接的作用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展示。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古人是如何施礼致敬、表达崇敬之情。这不仅是对孔子的崇敬,也是对古代所有先贤先儒乃至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虔诚的致敬。”谈及未来,孔令凯表示,传承非遗文化并不是死板地全盘保留旧有的流程和步骤,而是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礼仪规范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再创新发展才能带给非遗文化新的生命。

初审编辑:王胜超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