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废弃鸡棚变身民俗博物馆

2016-11-14 17:20: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赵磊 高娜

  鱼台县罗屯镇随海村,日前新建起一座民俗博物馆。“以前这里是个废弃的鸡棚,里面又乱又脏,大家都躲着走,真没想到今年村里把这里建成了民俗博物馆。俺没事的时候,就过来看看,感到特别亲切。”年过七旬的随海村村民随志忠高兴地说。

  “我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在充分挖掘随海村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投资80余万元,将村内废弃鸡棚改造成面积达700平方米的民俗博物馆,把收集的民间民俗用品收入馆内,完整复原先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向观众展示出从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后的民间生活画卷。”罗屯镇党委副书记王静介绍,馆内按功能分为农耕文化展区、生活用品展区、民间工艺品展区等五个展区,现已收藏的展品有织布机、灯具、桌椅、陶器等1000余件套。

  转入西门大厅,不大的区域里,摆放一些红色藏品,包括毛主席画像、红色革命图书籍、连环画等,还有一些老式的桌椅、板凳、提盒……“这些都是我们收集的展品,仅茶水壶就有好几个呢,有的上面还写着‘双枪老太婆’等内容的文字,图案也特别精美。”王静说,与其他民俗博物馆的模式化不同,来到这里的观众都感到十分亲切,不大的房间总让人驻足流连。因为无论从轱辘、扁担、水桶,还是到煤油灯、菜坛子、风箱;无论从织布机、蓑衣、鱼网,还是到杈子、锄头、犁,民俗博物馆的每一样展品,都是村里老百姓自己的家什。

  “这个菜坛子是上辈子传下来的,跟了俺几十年了,现在不用了,放在这儿留个念想吧。”随海村党支部书记随玉琢指着架子上摆放的一个菜坛子说,这些延续了多年农耕生活的老物件已经越来越少了,捐出这些东西,为的就是传承和保护村里的历史文化,把祖辈们生产、生活的历史展示给后人。

  北面的一间展厅,货架上还摆放着一排排做工精美的柳编织品。“这里小到柳编家居日用品,大到柳编家居装饰品,都美观大方,款式新颖,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极具艺术价值。”随玉琢说,村里盛产杞柳,很久以来就有以杞柳编筐谋生的传统。近年来,依托柳编协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有力促进了村民增收。

  随海村民俗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在让城市人了解农村,领略淳朴民风习俗、风土人情的同时,对鱼台县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孔令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