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麦”释放供给侧新动能 加强小麦品牌培育

2017-03-27 13:44:00 来源: 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作者:

  初春时节,行走在兖州广袤的农村,遍地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不仅焕发着勃勃生机,更满载了农民们的增收企盼。

  兖州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改革,实行优质良种繁育和强筋小麦品种改良,全区30万亩耕地,计划建设15万亩的种子繁育田和15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基地,积极推进小麦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不断释放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

   优质小麦供不应求

  3月7日,兖州区尹府食品总经理尹忠敏告诉记者,“这一段时间小麦价格持续上升,兖州小麦由于品质好,受到苏浙地区青睐,虽然价格平均比当地的小麦高出5分钱,却仍供不应求。”

  虽然国家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粮食,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优质小麦缺口大、市场价格高的局面。

  生产上需要的高产稳产优质品种缺乏,实际可用的优质小麦数量有限,培育推广优质小麦究竟面临哪些困难?兖州区种子站站长王帆介绍,粮食是特殊商品,品种更新换代周期更长,至少需要10年,由于受气候等因素限制,需要培育、繁殖推广以及生态区域适应性训练。“拿济麦20这个品种来说,品质好,属于优质麦,在河南推广得很好,但由于受气候、产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种植面积不到100亩,慢慢退出了兖州市场。”

  王帆说,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该区正在加大调控力度,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在品种、品质、品牌上下功夫。“掌握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对市场需求大品种,积极引种试种,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合理布置种植范围,发展绿色、高产、高效农业,实现从追求产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

  问计于地正逢其时

  在兖州区新兖镇大南铺村的地头上,有一个物联网监测点,能够进行风向、风速、光照强度、降雨情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通过天线发射,数据传到兖州粮食大数据平台。“下载兖州粮仓的手机App,上网登陆即可看到数据分析,从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的变化,从而指导田间管理,而后台专家通过摄像头可监测中间作物长势变化,从而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区农科所所长王西芝说。

  不仅仅是农业物联网系统,在兖州,科技越来越多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在这块地里的农业试验示范点,正在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这片地有3亩多,正在开展32个品种小区试验,把近年国家、省通过品种审定的品种引进兖州,开展高肥水品种的适应性试验,在播种量、分蘖成穗率、抗病性、产量、成熟度上开展研究展示,不仅让技术人员知道优缺点,而且让农民知道能接受。”王帆介绍。

  为了更好地推广小麦优良品种,满足于用粮企业对优质麦的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通过综合化验鉴定,筛选出了济南17号、9088、红地95和济麦229四个优质新品种(系)。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王帆说,兖州农业生产正在从追求粮食连续增产向提高粮食产能、粮食品质上转变,只要市场有需要,就可以“产”得出,“供”得上。我们现在正与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试验研究,推广节水灌溉、小麦玉米双还田等措施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的产能,加大小麦双宽精播、玉米单粒精播、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等科技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加强小麦品牌培育

  在新兖镇大南铺红地种业的试验田,分布着密密麻1000多个品系对比试验。“这块有400亩地,全部用来搞试验,除了育种品比试验外,还有扩繁、良种良法配套试验,每天记载数据、长势变化。”红地种业公司经理宁洪娣说。

  宁洪娣说,在农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引导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一是考虑订单,生产老百姓和企业都能增效的产品,不需要的少生产;二是树立品牌意识,实行品种品牌化,注册商标,提高产品质量,在品种、质量、包装、市场销路上下功夫。”“供给侧就是要求我们提供市场需要的东西,有市场、效益好的就是好产品。”王帆告诉记者,兖州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突破传统农业思维,加强品牌培育,在打造鲁西南小麦优质良种繁育基地的基础上,抓好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打造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目前,济南17、红地95等优质麦品种推广面积有20万亩左右。

  兖州区鼓励订单主体单位,坚持品牌战略和创新驱动,把农业规模化经营成果与市场挂钩,加大订单农业的比例,减少种粮大户销售粮食的盲目性,逐渐形成全区优质粮食品牌效应。“老百姓种植靠市场调节,有订单销售才能提高收益,靠需求来衔接,靠市场找到途径和突破口,优质麦为导向,实行订单农业,引导供给侧改革。”对此,宁洪娣信心十足。(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孔令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