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民政局局长徐建设 在全省率先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探索建立的困难群众救助“绿色通道”和特困家庭居家服务机制得到省政府分管领导的肯定……2013年济宁民政工作成绩斐然,部分工作在全省领先。济宁市民政局局长徐建设表示,2014年,要继续保持领先势头,力争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和省提出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规划目标。
“支出型”贫困家庭领取了低保
记者:在过去的一年,济宁市民政局在救助“提标扩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徐建设:2013年全市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30—400元提高到400—5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2400元提高到2250—28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100—4500元和2700—3000元;社会散居和机构供养孤儿最低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20元和1200元;优抚对象定额门诊补助标准和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全面提高。 扩大救助面方面,农村低保新增4.1万人,覆盖率由2012年的3.14%提高到2013年的4.06%。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2.9%。全市26.7万名城乡低保对象、1.97万名农村五保对象、8.27万名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和1400余名孤儿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各项保障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记者:对于低保家庭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以及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的家庭等社会困难群体的救助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他们采取了哪些救助措施? 徐建设:2013年,济宁市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在校全程救助,改变了过去只在入学时进行一次救助的状况。2013年共向518名本科新生、383名专科新生和135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救助金共计508.9万元。 对于农村困难群体,建立了“即时申请、即时受理,即时施救” 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长效机制,资助1171户农村贫困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实施温暖工程,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近期,济宁市政府决定再投入1500万元,资助500户农村贫困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另外对其他困难群体,例如大病救助方面,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市级医疗二次救助制度。 在全省率先、全国较早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因患白血病、尿毒症等需要长期治疗的重大疾病的,或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必要支出大于收入、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标准的“支出型”特困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探索建立了困难群众救助“绿色通道”和特困家庭居家服务机制。省政府分管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每千名老人有30张养老床位 记者:作为2013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目前养老服务建设方面进展如何? 徐建设:2013年以来争取省扶持养老项目449个,资金1.1亿元,数量和资金量均居全省首位。2013年以来新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17个,新增养老床位1.1万张,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探索农村养老模式,将压煤村庄搬迁、合村并点、新农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农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等政策整合集中使用,按“新建小区配套型、富裕村居新建型、闲置场所改造型、公共服务综合型”四个类型分类指导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 建立困难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为全市4000多名城镇“三无”老人、低保困难老人、“空巢”高龄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经建立起“四位一体”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记者:2014年已经到来,在新的一年,民政工作有哪些打算? 徐建设:在2014年,济宁市将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力争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和省提出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规划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济困救助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情况,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保障标准,确保各项救助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保障制度,应由政府供养的孤儿按照“愿进全进”原则,全部入住县级以上福利机构集中养育。 /> /> />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