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宁讯 2012年,济宁市的院团改革已经基本结束,新的领导班子也已经到位。而在新的一年里,以济宁市演艺集团为主的院团,将迎接来自市场的更多挑战?如何增强竞争力,在市场的洗礼下脱颖而出?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济宁市文广新局局长周立华。 记者:周局长,演艺集团成立后,市民期望值很高,作为国有性质的演艺集团,政府将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周立华:济宁市演艺集团公司去年9月11日正式揭牌,由6个单位组成。目前领导班子已经全部到位,在新的一年里将开始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在这其中主要是进行宏观上的管理,进行宏观指导,并在集团业务展开时帮助进行市场协调。至于细化的管理和运作,则以市场为杠杆,完全交由集团自己去负责。
记者:那么在市场化运作之后,将会有哪些大的动作? 周立华:现在我们对演艺集团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我们考虑让集团内的三个专业剧团在今年确保演出不低于600场,而且要跑遍全市120个乡镇,甚至覆盖到有集市、庙会的农村,进一步扩大影响面。过去专业院团基本上是培养、训练后到外地去承接演出,这种方式今年要改变。这三个专业院团的600场演出,要全部保证在济宁本地,剩下的时间再去外地进行高层次的表演,把咱们自己的品牌打出去,要“一手抓基层,一手创牌子”。
记者:新组建的演艺集团还很年轻,有什么不足之处急需改进?
周立华:不足的地方应该说就是“人才”的缺口比较大。现在院团的人员组成基本上是老的老,小的小,年龄大的几乎退出前台,年龄小的又缺乏经验,而能够挑起大梁、30岁左右的专业人才却很少,这种局面给演艺集团造成了一个中间断层。 人才的培养、引进,是我们2013年的一个重点方向。首先就是人才的就地培养,加大培养本土演艺人才的力度,请老演员用“传、帮、带”的形式带新演员。另外就是投入资金,引进更多外地的高水平演艺人才。两个方面结合,争取今年将断层补上。
记者:济宁本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传统演艺项目,院团改革后,这些传统的演艺项目会有哪些改进?
周立华:关于演艺节目,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想法。济宁本土的杂技、梆子、舞蹈等都非常优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声名远扬,所以我们首先准备排练出一场精彩的杂技舞剧。所谓杂技舞剧,就是将杂技、舞蹈贯穿起来,其中还会穿插有戏曲表演,这样不仅保留传统、实现创新,又能吸引各方面的观众。目前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挑选优秀的剧本,可以说我们各方面都已经准备妥当,就等好剧本了。 除了融合之外,我们也在加紧对这些传统演艺项目的培养。我们要求未来济宁杂技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节目,要具有济宁本地的特色。而且现在济宁杂技城的建设也在紧张进行当中,已经在东方文博城里专门划出了41亩地。目前杂技城的设计已经完成,春节后即将动工建设。
从去年3月份启动的“市民大舞台”,到11月份启动的“百姓大舞台”,“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2013年这一规模还将如何提高,覆盖面如何进一步扩大,周立华也给予了解答。
记者:目前济宁实现了各县市、乡镇都有一个戏台子,今年是否要扩大到村一级?
周立华:扩大到村一级是肯定的。我们的目标就是到2013年6月份,全市6000个村子,要保证80%的村子搭上戏台子,并且要保证做到让所有的村子“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 在去年,济宁全市所有农村共放映电影7.8万场,今年要保证与这一数字持平。 记者:“百姓大舞台”启动之后,镇、村的文化表演也会逐渐活跃,那么要如何帮助他们做好文化惠民工程?
周立华:这一点我们已经考虑到了。今年将首先树立起高水平的典型,村里有戏台子,有表演队伍,并经常组织表演活动的,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 同时我们将建设一支辅导队伍,聘请已经退居二线的演艺老骨干,或者在职的年轻专业演艺人员,深入基层去指导工作,帮助乡镇、农村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我们将这一计划称之为“人才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