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坚守.理解

2020-02-18 16:15:00 来源: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 作者: 董体

  奋斗,是幸福之源 

  昂首是春,俯首是秋。整日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于不息的车河与网络间,每个人都在向着内心中的那个梦想匆匆前行。梦想或大或小、或近或远,其实,向往的都是生活的安定与幸福。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需要奋斗!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当下,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幸福已经不是欲望的即时满足、资源的无限占有,其已经成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生理想的不断实现。 

  在乙亥、庚子交替之际,牛峰海院长在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的人生才是出彩的人生。”医院要深化“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发展理念,坚定向三级医院迈进的目标与信心,脚踏实地地推进技术进步和服务优化,让群众享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让职工更有尊严、更加舒心的工作。不仅成为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响亮口号,更点燃了全院职工昂首奋进的激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么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火山喷发过,熔岩才会定格为坚硬的岩石;人生奋斗过,生命才会烙下坚实的脚印。 

  前进的道路上,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当前医院正处于从二级医院向三级医院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长风过隘口,奋斗正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使命也更加光荣。站在2020年的新起点上,让我们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唯有只争朝夕,才能不负韶华!守初心,担使命,带着奋斗上路,生命才会闪耀光彩。 

  坚守,是成功基石 

  《论语·学而》篇第一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子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古往今来,人们对这段话的理解有着多种表述。阅书百家,个人最相信这个理解:这段话从三个层次贯穿了一个主题,那就是揭示了孔子的幸福观。 

  众人皆言岁月静好!殊不知,那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对此,《论语》开篇之“学”,是指向负重坚守者学习、向榜样学习。 

  2019年度医院表彰大会上,突出贡献奖这一重磅大奖尤其闪耀夺目,关节外科主任陶冶、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主任邱磊摘得桂冠。“我们面对的患者大多是农村老百姓,将常见病、多发病的医治技术做到精益求精,这才是对老百姓最大的福利。”陶冶主任坚持把高端医疗技术当成不断攀登的目标、把患者的健康当成人生最大的幸福; “患者生命相托,唯有爱心相奉”,从医22年,这是邱磊主任的坚守,也是他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自我约束,更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变的追求。 

  从两位获奖者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德行高远的“朋”,更看到了“不愠”的君子,其胸襟和涵养,成为感染我们前行的力量。 

  在医院领导的坚强带领下,近年来我们医院斩获了一个又一个殊荣,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医院犹如一艘巨轮行驶在广澳的大海上,无论是每一个再小的螺丝钉,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在榜样的带动下、在责任驱使下,我对目前工作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虽然每天的工作单调而枯燥,日复又一日。但是如马云所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可能我们都做不了专家,也做不了赢家,但是在本职岗位上,起码我们可以做到行家。 

  理解,是液态之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讲的一个故事。一位病人做完支架后,医生说做得很好,通过检查没有发现症状,但病人回去后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说支架在心脏里响,医生不相信。后来,这名医生自己也得了心肌梗死,放了支架后,才知道晚上一个人的时候,支架真的在心脏里响。 

  看来,听懂支架的“叹息”,并非易事。对于一名医生来说,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也许永远不会相信患者的说法。而医患关系的紧张,是否和听不懂患者支架的“叹息”有关呢? 

  《光明日报》头版曾重推出一个版块“听医生说说心里话”,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精读这个栏目的每一个故事,感受来自灵魂深处的那些声音。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原主任陈旭岩讲的从医生涯里终身难忘的故事。 

  因为贫困,男孩的父亲决定放弃治疗,她站在那儿,看着男孩的气管插管被流着泪的父亲拔出来。她用右手用力掐着自己的左上臂,却一点都不觉得疼。停顿了格外漫长的30秒,她说了一句:“插管!”男孩得救了,后来看到曾连一个脚趾头都动不了的男孩飞快得奔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她说,哪一种职业会有如此美妙的心灵体验呢?我做急诊医生近30年,有太多的辛苦、太多的委屈。但和这种无可比拟的幸福体验相比,那些都不足挂齿。 

  陈旭岩说,我希望每一次自己都能无所顾忌地选择去救人。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即使如此,我们也应不扰于现实的喧嚣,无畏于暂时的困难,要坚守最初的梦想走下去。学医不仅是积累知识、弘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育自己一颗爱心。所有的技术,比如手术刀、高端医疗设备、药物等都是“固态的”,只有医生对病人的爱心才是“液态的”。当你用关爱把这些固态的东西融化了,才能真正让患者从技术中获益。 

  病人和有病之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好治,后者难医。医者从事的“至精至微之事”,必须“精勤不倦”,学习和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救死扶伤”;医者还要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之心,尤其对疑难绝症,诊断要慎之又慎,说话要惋转,使患者有希望,有信心。使其感受到,医者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这或许就是医务人员应该达到的境界,也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尹荣耀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