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要提升文化自觉,明析中华文化优越性

2019-11-25 14:38: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 作者: 张彬彬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思想理念,直接作用于学生思想理念的形成。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不同,英语教师受西方文化影响巨大,热于传播西方文化,如果在传播过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维,不加辨析,又惰与中华文化自身修养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文化自信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文化自信程度。英语教师要勤于提高中华文化修养,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把提升学生文化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

  为了提高文化自信,英语教师除了要多读圣贤书,还要多思考,下面从中西方思维对比的角度初探中华文化的优越之处。

  1、“综合”对比“分析”,“曲线”对比“直线”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偏向综合思维,西方人偏向分析思维。

  中国人习惯从整体出发,将各个部分联合起来。西方人习惯分门别类。比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阴阳调和;西医则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强调靶向定位。

  另外,中国人偏向曲线思维,西方人偏向直线思维。中国人习惯迂回,以退为进,西方人则是开门见山,坦率直白。

  2、“集体主义”对比“自我主义”

  在价值取向上,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因此中国人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提倡“为人民服务”,在外交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权益,追求独立自由。个人主义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时曾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暴露出自私自利的本性,侵略和掠夺就是个人主义盛行的国家行为体现。

  3、“中庸谦和”对比“崇力尚争”

  在处世之道上,中国人尊崇中庸之道,拒绝极端。西方人则崇力尚争,喜欢争辩。现代很多人数典忘祖,偏颇地认为中庸之道就是摒弃原则、和稀泥,这是断章取义。中庸之道讲的是平衡,“中和之为用”,“和而不同、和谐中道”,不偏激,不走极端,以中为贵,以和为美,心平气和,和平发展。历史证明,中华文明遭遇数次灾难,仍能屹立不倒,绵延数千年,有赖于儒家思想对政治、社会的稳定作用。而西方国家数次发动战争,时至今日霸权主义仍大行其道,为了争夺资源和战略利益,使他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

  4、“重情重义”对比“重利重法”

  在行为规范上,中国人重感情、讲道义,认为孝顺和帮助朋友是理所应当的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西方人“重利重法”。西方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体现自我革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体现兼容并济。中华文明最高级之处莫过于强大的兼容能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佛教到中国,产生出禅宗这样的中国佛教;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文化。英语教师在学习和传播西方文化时,要懂得比较与判断,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柏,博采众长,使中华文化在继承者身上焕发蓬勃的生命力。(作者:济宁第十五中学 张彬彬;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2019年规划项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冉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