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章 标题 图文
  • 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线城市吸引力显现

     有个生命力极强的段子转了一年又一年。不仅轻松揶揄了大城市里的“漂们”,还恰到好处地呈现了北上广人才的过分集中。段子是这样写的:“过年了,北京各大部委格子间里的小李、小张、小王、小赵挤上火车,回到家乡,变成了李处、张处、王处、赵处……[详细]

    08-22 09:25科技日报
  • 南京大学推出学生DIY课程:上什么课由学生决定

    开学季即将来临,南京大学将面向全体本科生(包括2017级新生)推出50门“DIY研读研究系列课程”(以下简称“DIY研读课”)。[详细]

    08-22 09:22人民网
  • 大学换专业容易 “认识你自己”难

    暑期将尽,新一届大学生马上要开始他们曾经梦想的生活了。在高中埋头苦读的时候,多数学生的梦想可能都是粗糙的——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就好,至于专业,或者是有模糊方向,或者是父母之命,或者是更现实的听分数由命。[详细]

    08-22 09:21光明日报
  • 教育培训并非多多益善

    有一个宋国人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便头顶烈日跑到地里将禾苗一一拔高,辛勤劳作一天后,禾苗却枯死了。《孟子》中这则揠苗助长的故事,妇孺皆知,然而事皆知却非“理都懂”。《南国都市报》8月21日报道的“每天上三个培训班,海口小学生累病了”的新闻,不就是新...[详细]

    08-22 09:17海南日报
  • 招聘信息写明“只要男生” 招男不招女尴尬了谁?

    用人单位违法对劳动者进行就业歧视,劳动者没有有效的救济途径寻求帮助,违法的用人单位也得不到应有的处罚,这就使得有关立法被虚置,就业歧视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 [详细]

    08-21 17:47法制日报
  • 大学生生活费逐年增加 一个月到底该给孩子多少钱

    一个大学生,每月开销到底有多大?最近,一位义乌妈妈发表的一篇网络求助帖引发了网友热议。[详细]

    08-21 09:01钱江晚报
  • 育儿观点:父母先成长才能胜任家庭教育任务

    北京师大附中校长王莉萍:家庭教育虽然是终生的,但我认为18岁以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阶段,更多的是基础教育发生作用。[详细]

    08-21 09:00北京青年报
  • 【开学季】北交大迎新生 千余人来自农村

    短暂的假期之后,北京交通大学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昨天起,约3900名新生前来报到,其中包括1081名来自农村的新生,占比27.7%,为近三年最多。[详细]

    08-21 08:46长江日报
  • 南京重金揽才鼓励创业 为2.5万毕业生“掏房租”

    硕士毕业的张狄选择留在南京工作,每个季度他的市民卡里会多出2400元,这是南京市政府发放的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详细]

    08-21 08:43长江日报
  • 父母花4万送孩子逛美国大学 门口合影证明到此一游

    暑假渐进尾声,武汉不少中小学生从境外游学归来。[详细]

    08-21 08:35长江日报
  • 数据·调查:80.9%受访者支持大学“严出”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新出台的《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到,对于学业成绩未达标而受到学籍警示处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者,将转入专科层次或退学。[详细]

    08-21 08:34中国青年报
  • 义工旅行 小心以“义工”之名行“打工”之实

    在旅行途中从事某项公益活动,或是在入住的旅舍短期打工换取食宿……[详细]

    08-21 08:33北京晚报
  • 贫困再也挡不住大学生求学脚步

    时近暑期结束,高校即将迎来新生。[详细]

    08-21 08:31中国教育报
  • 夏令营机构鱼龙混杂 家长要警惕“夏令营陷阱”

    暑假期间,家长往往会送孩子去夏令营锻炼能力。[详细]

    08-21 08:29中国教育报
  • 教育思考:让实习“实”起来不能只靠学生自觉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尽管如今的高校愈加重视大学生实习实践,但仍难免有些学生钻空子。[详细]

    08-21 08:27中国教育报
  • 教育思考:儿童与父母团聚 不是换个地方留守

    在暑假里,很多留守儿童进了城,与父母团聚。[详细]

    08-21 08:26中国青年报
  • 教育思考:金钱是衡量大学生价值的标准吗

    毕业季已至,又一批高校毕业生步入职场。[详细]

    08-21 08:26中国青年报
  • 教育思考:治理有偿补课不能只靠一纸禁令

    一纸禁令是行政管理里最简单、但也可能是最粗糙和无效的办法。[详细]

    08-21 08:25中国青年报
  • 教育思考:孩子的吉言真的无法直视吗

    教育者要用孩子的视角与他们互动,启发他们思考,不要居高临下,也不要望文生义。[详细]

    08-21 08:24新华网
  • 评论:“熊孩子”不是生出来的,是教出来的

    这几年,“熊孩子”这个词频频见诸媒体。[详细]

    08-21 08:23新华网
  • 暑期未清空宿舍 数十陆生被台湾高校退宿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近日发生大陆学生被退宿争议。有陆生反映,50多位陆生被集体退宿,仅因暑期未清空宿舍,惩罚过严且只涉及陆生,感觉“被针对”。文大校方则回应,只有20多名陆生违反规定,但规定绝非针对陆生。[详细]

    08-18 11:46人民网
  • 状元导游背后是精英崇拜

    时值暑假,清华、北大等高校成为北京热门旅游景点,不少家长带孩子前往参观。因游客众多,清华、北大采取了限流措施。有媒体报道称,高校游的“商机”也被开发,有机构在淘宝店叫卖“状元陪同参观游览北大清华”,不需要排队就可以进入校园参观,每小时要价近200元。[详细]

    08-18 11:46光明日报
  • 高职收“预录费”只会招致学生鄙弃

    日前,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要求高考统招生缴纳2000元“预录费”,规定时间内不交费的学生将不被录取。不交“预录费”的学生8月19日之后才能办理退档,而19日是湖南省高职专科征集志愿的最后一天。[详细]

    08-18 11:46光明日报
  • 贫困生校园借贷打赏女主播,别只做旁观者

     据报道,在北京工作的谢女士最近求助,说弟弟谢诚疯狂地给一名网络女主播打赏,已花出去十几万元,由于父母贫困,弟弟竟通过校园贷维持打赏,还在朋友圈里故弄玄虚摆出富二代的姿态。[详细]

    08-18 11:45中国青年报
  • 获录取资格却不予投档 他到底能不能上大学

    2017年高考录取工作已接近尾声,然而,因为被拒绝投档,浙江考生张智博面临资格丧失而忧心忡忡。[详细]

    08-18 11:44中国青年报
  • 有“游”无“学” 孩子暑期还能干点啥

     时值暑假,海外游学市场格外火爆,动辄上万的各种游学线路,早早被抢购一空。但记者调查发现,繁华之下,猫腻不少。有些项目价格虚高,有些线路有“游”无“学”,目的地甚至还有“赌城”和购物中心。如此游学价值几何?除了游学,孩子暑期还能干点啥?[详细]

    08-18 11:44北京日报
  • 共享单车遭高校“选择性禁入”

     昨天,北京理工大学东门,一名骑摩拜单车的学生被门口保安拦住,该校禁止部分共享单车在校内运营停放。[详细]

    08-18 11:43北京日报
  • “脑立方”受追捧,成功焦虑是内因

    近来,有一个搞右脑开发的“脑立方”培训机构粉墨登场。该机构号称参加完培训,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创作力都会大大提升,比如1小时能做诗20首,甚至可以蒙着眼睛辨别色彩。虽然培训费高达数万,但望子成“神童”的家长趋之若鹜。当然,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场花...[详细]

    08-18 11:43科技日报
  • 亡羊补牢式教育需改进

    连日来,大学生误入传销的新闻让人痛心,也让人们反思,此类事件接二连三是因为年轻人涉世未深、有待教化,还是传销套路太深、无法抵御?[详细]

    08-18 11:42科技日报
  • 论文抄袭之风为何屡禁不止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厦门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蔡建春再次被举报:其申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涉嫌抄袭,被抄袭的文章来自于他的两名硕士生。[详细]

    08-18 11:42科技日报
  • 保护儿童 我们应该怎样做

     近日,南京火车站一男子当众猥亵女童的消息引发关注。南京警方发布消息,猥亵女童的男子已被刑事拘留。出乎意料的是,连日来又有两起类似事件曝光。如何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引来社会热议。[详细]

    08-18 11:41广州日报
  • 南京重金揽才鼓励创业 为2.5万毕业生“掏房租”

    硕士毕业的张狄选择留在南京工作,每个季度他的市民卡里会多出2400元,这是南京市政府发放的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记者17日从南京市人社局获悉,该政策实行1年间,累计有2.5万名和张狄一样的留宁毕业生,领取了共计9481万元的租房补贴。[详细]

    08-18 11:40扬子晚报
  • 缺乏优质师资的校外辅导恐难走远

    随着家长对教育产品的需求增加,校外辅导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充足、优质的师资作为支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难以走远。[详细]

    08-18 11:39中国教育报
  • 不必把海外游学炒成教育“刚需”

    暑假过半,在夏令营市场上,短期海外游学夏令营十分火热。据媒体报道,十余天的游学,价格动辄数万元,由于是学校组织,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长自然趋之若鹜,也有不少家境一般的家长,为了孩子融入集体,咬着牙勉为其难。[详细]

    08-18 11:39中国教育报
  • 广东高校创新体制机制建高端人才创业“高速路”

    科研成果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产生效益。但如果评价激励机制不畅、缺乏技术支撑、市场化运作尚不成熟,会使大量具有生产实用价值的SCI文章被束之高阁,有创业潜质和能力的科学家也会被“束缚”在研究阶段。[详细]

    08-18 11:38中国教育报
  • 贫困再也挡不住大学生求学脚步

    时近暑期结束,高校即将迎来新生。我们仍会偶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不起大学的故事在微信朋友圈或网络传播,引起大家的感叹。那些故事背后的苦难打动了我们柔软的心,在莫名的心痛之后,我们有必要想一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之路真的会被家庭的贫困所阻挡吗?[详细]

    08-18 11:38中国教育报
  • 大二学生“夺得”十万年薪工作

    李坚坤才读大二,就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看中。双方签订就业协议,李坚坤明年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数控专业毕业后,就可直接到该所工作,年薪约10万元。从2012年至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已高薪聘用中山职院数控专业7名毕业生。[详细]

    08-18 11:37中国教育报
  • 海南省规范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

    省政府办公厅昨日印发了《海南省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明确,各中小学校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超范围收费的,情节严重的或将追究行政责任。[详细]

    08-18 11:37海南日报
  • 海南网格式防范体系织起学生“安全网”

     昨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对因联防机制不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学生发生群死群伤的,要依纪依规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责任。[详细]

    08-18 11:36海南日报
  • 清华大学修复被刻字日晷 谴责不文明行为

    清华大学位于大礼堂草坪前的日晷昨天被发现刻字后,学校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和修缮程序,目前已完成修复处理。[详细]

    08-18 11:36人民网
  • 家长的教育谁来做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教育改革首先要从家长的教育开始。但是,有研究认为,我国中小学家长素质能力普遍偏低,还不能和学校形成合力。由此引来的问题就是——家长的教育由谁来做?这是问题的关键。[详细]

    08-18 09:42光明日报
  • 优质高职的“根”与“魂”

    高职院校办得怎么样,关键要看学校的积累、底蕴和声誉。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高职教育自信的标志。[详细]

    08-18 09:41光明日报
  • “超前教育”无异于揠苗助长

    ?“每天睡觉前都会让孩子背几首唐诗,现在已经会背30多首。”家住武汉江岸的薛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刚刚两岁,已经将《唐诗三百首》背了一部分,识字近三百个。“孩子在家每天都会背《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学认字、拼地图、听儿歌。”[详细]

    08-18 09:40人民网-重庆频道
  • 网络文学二十年:井喷增长后还需“匠心”精品

    《滚蛋吧!肿瘤君》的人物漫画、《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VR体验、网络文学大神“大风刮过”的新书分享会……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会上看到的场景。[详细]

    08-18 08:37人民网-IT频道
  • 北京共有产权住房可办理落户入学

     记者15日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8月3日至8月10日,北京市住建委在官网上就《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印发<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宜居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意见和建...[详细]

    08-17 18:41工人日报
  • 美育:俄罗斯的素质教育之花

    苏联解体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涌入,俄罗斯的社会意识、艺术观念和时尚风潮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然而俄罗斯人的审美观念却仍然“很守旧”,或者说,俄罗斯成为欧洲价值观和美学传统的卫士。即使是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样的“时尚前沿”,传统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体...[详细]

    08-17 18:41光明日报
  • 美育连接美丽人生

    倘若我们承认,情感在某些情况下比逻辑更加重要,那么我们就会相信,美育在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是不可或缺的。[详细]

    08-17 18:40光明日报
  • 教育扶贫要综合施策

    近日,有记者在三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采访了解到,三县本科、专科总体上线率较高,但也存在类似“梯形”结构,即一本上线人数明显偏少,有的县只有2人成绩超过一本线,而去年更是为零。[详细]

    08-17 18:40云南日报
  • 审美意识离不开家庭教育

    俄罗斯是一个“爱美”并“懂美”的国度,全民的审美素养都比较高。为什么他们的衣着打扮总是十分得体,甚至小孩子也懂得如何穿衣戴帽?为什么他们家里的装饰总是温馨可人,舒适而又漂亮?在俄罗斯,美感教育的果实随处可见。[详细]

    08-17 18:39光明日报
  • 让实习“实”起来不能只靠学生自觉

    大学生群体的主流肯定是积极向上的,极少数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作秀乃至“造假”,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整个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详细]

    08-17 18:39中国教育报
濞戞挸锕g粩瀛樸亜閿燂拷123456...20濞戞挸顑勭粩瀛樸亜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