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东靳口”
——梁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村第一书记浓浓帮扶情
大众网济宁讯 今年三月份之前,我和济宁梁山县馆驿镇东靳口村作为不可能相交的两个点还各自存在着、生长着。阳春三月,全县开始拓展深化大规模驻村入户活动,我被派往东靳口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我是一个来自邹城市的“外来户”,虽到梁山生活工作多年,但对整个梁山特别是乡镇还是有些生疏的,所以对这项工作有所期待而又心生畏惧。期待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期待东靳口带给我的神秘感。可神秘之下潜伏着好多第一次,第一次去东靳口对接,第一次驻村调研,第一次任驻村“第一书记”,第一次跟好多陌生人打交道……我能不能做好这项工作,忐忑之情不言而喻。
3月19日,馆驿镇下派工作队在馆驿镇政府安排了下派、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见面对接会。简短会议后,下派干部们便到各自所属管理区与村支部书记见面。赶到东管理区才发现大多数下派干部与村书记已熟识。在他们融洽的交谈中,我怯生生地寻找村支书刘兴旺。此时,刘书记对于我来说只是个简单的名字而已。看到这里的村干部多数五六十岁的模样,心中担忧他们是否愿意跟我这个乡音未改的丫头片子打交道。寻思间,一名村支书指着门口说,这不正说着,东靳口的书记就来了。只见一位身材魁梧的四十来岁一个人笑容满面地走进来,我心中雀跃起来,“刘书记原来这么年轻,好打交道。”
驻村以来,缺乏经验的我得到了“东靳口”上上下下的信任和支持。
刘兴旺不愧是馆驿镇最年轻的村书记,是个与时俱进的好干部。他擅长电脑操作,因此我们联系沟通的方式多样化,移动飞信、“伊妹儿(E-mail)”、微信等统统上阵,更不用说手机了;这为我们的工作交流提供了便利。他平时事情也很多,经常晚上为驻村帮扶工作整理一些材料,有时忙到凌晨一、二点。每次浏览到邮箱里一封封凌晨收到的邮件,我深感自责,仅此支持便是我驻村帮扶工作的不竭动力。
东靳口村是一个拥有420户村民的大村庄,入户走访任务较重。每次驻村走访,刘书记和村“两委”的其他干部都亲自带着。我们驻村工作组组员程晓芬是陕西口音,与村民交流有些困难。村干部高广生毛遂自荐,当起了“翻译官”;村干部张来部虽大字不识一个,但极为热情厚道,甚至为没文化造成走访困难而自责;马玉莲是一名惟一的女性村干部,心细如发,每次都详细记录我们的走访情况,生怕我们因情况生疏有什么遗漏。村干部刘养生曾患食道癌,手术后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每当我们去时,他也是义不容辞;有一次他带着我们走访了一整天,当发现他累得一瘸一拐时,我们心疼极了;从其他村干部口中得知,养生叔一累,腿会钻心地疼时,我们的眼睛湿润了,坚持让他休息,他却笑笑说:“不打紧,再走几户吧。”
一次,我们提前吃完午饭,打算饭点及早赶到东靳口,趁村民多数都在家,好再次走访一下。赶到村驻地就与刘书记取得了联系,他说马上就到。看到他时,发现他浑身是泥土,是从地里赶来的,家里正在忙浇地,碰巧机器遇到故障,正在忙着修理。不到十分钟,刘书记换了身衣服,召集村干部到齐,对新增联系农户走访开始。虽然我们坚持让他们吃完饭再走访,他们嘴里说吃了,我们又怎能不明白仅十分钟哪有吃饭的空。我们只盼着走访顺利、早些结束,好让他们能够早点吃上午饭、早点休息。
东靳口村村民淳朴、善良、热情,我们逐渐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我喜欢大娘们拉着我的手叫我闺女,我喜欢大爷们抽着烟貌似不经心地问又来了,我喜欢哥哥、嫂子们聊天时的大嗓门,我喜欢小朋友们围着我“显摆”他们的宝贝……因为他们把我当做东靳口的一份子。记得有一次去刘大娘家走访,她家院子里种的石榴正好成熟,非要摘几个给我们吃,我们执意不要,但她说好吃,硬是塞到我们手里让尝尝有多甜;后来,听刘书记说,那棵石榴树是刘大娘专门为爱吃石榴的宝贝孙子种的,平时她可舍不得把石榴让给别人吃。走访中,类似的事情有很多,那一幅幅亲切、美好的画面已深深融入我的记忆,永远也抹不去。
正像刘书记所说:“既然你们被派驻到东靳口村帮扶,那便是缘分,就是一家人。”“是的,一家人!”这就是我和我的“东靳口”,她让人暖暖的,犹如夕阳,熏染了整个天……与她作别,却多了几分不舍。(撰文:李文婷 整理:徐兴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