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网谈

北湖明珠话石佛

2013-03-22 10:33 作者:刘涛 来源:大众网济宁站
石佛位于济宁城南,老运河两岸。

石佛寺原址

赑屃

大众网济宁322日讯 如果把秀丽的北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玉盘,那么北湖之滨的石佛村则是盘中的明珠。石佛位于济宁城南,老运河两岸,有东西两村,老运河南北穿过,在相当长的时光里,曾为运河畔繁华的商埠。《元史·河渠志》记载,延佑六年(1319年),疏浚会通河,修建水闸时掘土得石头佛像十二个,就称此处的水闸为石佛闸,此后石佛闸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老运河为元明清京杭运河的一部分,当地百姓称其为运粮河。老运河石佛段原为古洸水故道。古洸水也叫洸河,《水经注》时代为汶水分流,自宁阳县东北分汶水,南流至济宁市与古洙水交会,南注入泗水。石佛老运河为运道的历史由来已久。《晋书·荀羡传》记载,东晋永和十二年(365年),晋穆帝大将荀羡征讨燕将慕容兰,引军溯泗水至鲁桥,因泗水拐弯,无水通东阿,运粮队无法通过,乃自洸水引汶水通渠为运道。南宋期间,金人与南宋对峙于淮河南北,为了战争的需要,疏浚了汶水入洸水,再通泗水的水运通道。《元史·河渠志》记载,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济州掾吏毕辅国在今宁阳东北建堽城坝,引汶水入洸水济运河。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都水监郭守敬勘察水利,特别注意了金代引汶济运的经验。至元十九年(1282年),兵部尚书奥鲁赤主持开济州河,并开挖疏浚济州向南至鲁桥30公里的洸水水道,使之畅通。至元二十年(1283年)农历八月完工。自此,石佛段河道为济州河的一部分,会通河开通后又成为会通河的一部分。济州河开通初期,由于济宁城南地降明显,丰水时水流湍急,顺水船舶难以控制,逆水需大量人工拉纤;枯水时水难以滞留,水浅难以行船。元政府为保证漕运的畅通,于是在沿线设置水闸,水闸建设沿用北方惯例,采用简易木质结构,但洪水一到,木构水闸尽被损坏,后听从汉族水利专家意见,改木构水闸为石构水闸。《山东运河备览》记载,石佛闸于雍正三年(1725年)进行改造,拆修金门,金门宽6米,高7米。水闸上下方石护坡呈八字型,闸槽由条石砌筑,闸槽内槐木闸板,板边镶嵌铁钩,以利启闭。金门两岸均立有方形石柱,石柱中间圆孔设置圆木绞盘,上置绞绳,绞绳系到逆水船上,推动十字架把手使船上行通过水闸。石佛闸为京杭运河上七十二闸之一,所处位置为古洸水一浅水处,上下水差较大,水流湍急,为全河段险闸之一。石佛闸西侧有月河,在西石佛村内环绕而过,月河长为736米。

石佛闸明清时为繁华之地,闸边尽是茶舍酒楼、客店饭馆。这里船闸役夫有闸夫、过洪过溜的溜夫、挽船过坝的坝夫、导航捞浅的浅夫、司闸启闭的闸夫、冬日打冰的冰夫、护堤的堤夫、盘闸的脚夫等;技术工人有木匠、铁匠、石匠等,市井有设摊小贩,赌徒妓女,小偷无赖,叫化闲人等。闸旁众生,互为依存。《济宁直隶州志》记载,乾隆五十年(1785年),石佛闸旁已形成河东庄、河西庄和月河庄三个村庄,五百零三户,俨然成一集镇也。

石佛闸在清朝历史上迎接过十次皇家船队。《清实录·康熙朝实录》记载,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来回共七次由水路通过石佛闸,并于康熙二十八年三月戊寅(1689331日)第二次南巡回程时,在石佛闸停留召见意大利传教士利国安;于康熙四十四年四月己酉(1705514日)第五次南巡回程时,在石佛闸留宿。《清实录·乾隆朝实录》记载,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来回共三次由水路通过石佛闸。

石佛古迹众多,有石佛寺、望海堂、火神庙、金龙四大王庙、土地庙、闸官署和古井等,最著名要属石佛寺。石佛寺位于石佛闸北侧,老运河东岸岸边,东西两处院落。据明朝嘉靖年间靳学颜所著《重修石佛阁记》中记载,石佛寺最早为道观玄帝庙,不知建造于何年何月。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明孝宗朱祐樘出资并派遣大臣在道观内增建玉皇阁,玉皇阁内供奉三米多高的玉皇大帝铜像。明朝后期,儒释道三教合流,玉皇阁内同时供奉玉皇大帝铜像和石佛像。明末清初学者谈迁在《北游录·后纪程》已称该处为石佛寺,并登上玉皇阁观瞻环奉的石佛,石佛像高二尺。

1917年,济宁靳孙漆等人在玉皇阁东侧另增建新寺,中有佛殿三间供奉佛像。1975年,寺庙被村民拆除。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于姓村民募集资金,在原玉皇阁遗址盖了三间瓦房,房内塑了彩绘玉皇大帝泥胎像,在瓦房西侧盖了一间小土地庙。自此,该处香火不断。

石佛寺院内碑刻为数不少,其中一处为绿字碑刻,在史上最为有名,此碑刻为明朝文学家马一龙草书石刻。据《济宁直隶州志》记载,玉皇阁东郑敬齐伯诗石刻:满地黄花秋景蕞,小溪清泛月明中。才离帝子金银阙,又入仙人紫翠宫。所遇皆为同气友,无行不是旧游踪。神江万里空蒿日,羽化何年可御风。碑刻在文革期间悉数被毁,现仅剩下一雌一雄两个赑屃埋于地下。                                                    (图/文 刘涛)

责任编辑:孔令俏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