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济宁报道
今年以来,济宁市社保中心及时回应职工和用人单位关切,科学研判形势、积极主动作为,采取视频鉴定、现场鉴定和上门鉴定的“1+2”服务模式,分类有序地开展全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切实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巧借互联网,采用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新模式
为切实解决部分职工困难,济宁市社保中心针对植物人状态、ICU在院治疗的危重患者及全瘫、癌症晚期患者,探索实施在线远程鉴定新模式。专家组通过视频方式先与鉴定人所在医院的主治大夫确认病情,并由主治大夫陪同查看患者状况并协助做相关体检,结合职工提前提交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依据鉴定标准客观公正作出鉴定结论,全年共为179名危重症职工提供了线上鉴定服务,这一模式有效防范了人员聚集,实现了鉴定全程双方无见面,受到了职工的认可和欢迎。
科学研判形势,有序恢复线下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济宁市社保中心按照“六个到位”思路,即组织机构到位、工作方案到位、物资用品到位、应急预案到位、管理责任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充分做好现场鉴定前的准备工作,鉴定时严格按照医院就诊和防疫要求,采取“控、查、管、散”四措施:“控”即通知时就控制人流,将每天的总人数控制在180人以内,分时段进行鉴定,每个时段10人左右,确保人员相对较少、有序且不聚集;“查”即入场时仔细排查。对所有进场人员测量体温、扫健康码登记,要求进场人员全程佩戴口罩,14天内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感冒发烧的一律不允许进场;“管”即入场后严格管理,布设人员进场、出场两个通道,设置候诊室、隔离室,并定时进行消杀、保持现场清洁。入场人员需间隔1米以上,保持安全距离;“散”即鉴定时散开距离。被鉴定人一人一诊室进行面检,查体后要求立刻离开鉴定现场,禁止逗留。今年以来,济宁市社保中心顺利为2612名职工进行了现场鉴定。
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预约上门鉴定服务
济宁市社保中心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始终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便民利民”上,针对部分不在院治疗但病情记载比较危重的职工实际,实行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预约进行上门鉴定,全年共为42名职工提供了上门鉴定服务,用实际行动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2020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围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构建完善以综合执法为手段、以双随机系统为载体的“1+7+N”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体系,分区域、分行业、分污染源对症下药,统筹全市执法力量,实现精准、高效执法。[详细]
根据济宁市环境空气质量研判专家团队会商结果,预计2021年1月20日起,济宁市将出现长时间持续性重度污染天气过程。经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济宁市自2021年1月19日14时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20日12时启动II级应急响应。[详细]
1月18日,济宁邹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发布通知,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济宁市教育局关于2021年寒假工作通知精神,结合邹城市实际,就做好寒假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详细]
17日,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自2021年1月2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执行新的旅客列车运行图。[详细]
济宁市推动政务服务线下线上深度融合、协同发力,行政审批开启“加速度”。[详细]
近日,济宁市召开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传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部分县(市、区)做了表态发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