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率达到91.4%!济宁坚持“三个结合”创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024-01-25 14:03:5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慧

  大众网记者 李慧 济宁报道

  1月25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精彩答卷·济宁2023”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城乡水务专场,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济宁市坚持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服务发展、乡村振兴相结合,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会现场 

  创新水土流失治理建管模式

  济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实施“生态固本”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采取“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建管模式,探索形成了山丘区连片治理、小流域“生态+”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济宁路径”。近年来,济宁先后治理完成小流域218条,建设塘坝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793座,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91.4%,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深化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

  济宁依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锚定生产建设项目落地快、建得好、投产早,从审批、监管入手,全过程优化服务,助推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市县同权,对不跨县区的市级审批项目,赋权县级审批,让建设单位少跑路;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即来即办,报告书(报批稿)当天完成审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坚持提前服务,深入项目一线,指导生产建设单位解决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中的难点。全市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126个,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4.3万公顷,累计减少动用土石方150万方、减少建设成本2500万元,增加雨水蓄渗5600万方、减少运行成本1200万元,不断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

  济宁对照“山青、水净、村美、民富”建设目标,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以小流域为单元打造水土保持特色乡村产业综合体,探索形成了水源保护型、和谐宜居型、绿色产业型、生态旅游型和滨湖景观型5种治理新模式,努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加粮食生产,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先后投入资金近9亿元,打造了邹城牙山、曲阜尼山鹿鸣、鱼台惠河36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流域内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5个、齐鲁样板乡村振兴示范片区5个。建设高标准梯田6400公顷,增加粮食产量320万公斤,增加群众收入600余万元;因地制宜发展樱桃、蓝莓、茶园等特色种植6000亩,打造特色乡村游项目30处;吸纳就业8500余人,带动群众增收1.3亿元,实现了产业兴、生态美、群众富。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