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转换与自然的脉动

2017-08-23 11:02:00 来源: 美术报 作者:

  施慧于1987年在瑞士第13届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上展出了大型纤维作品《寿》[Longevity],此后被国际社会所熟知。此届双年展的主题为“墙上的庆典”。在万曼的指导和影响下,施慧也成为了阿巴康诺维兹的追随者。阿巴康诺维兹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她在将纤维作为雕塑媒介的复兴运动中起到了枢纽作用。阿巴康诺维兹所使用的材料包括麻绳,剑麻与麻布。她心目中的纤维亦可称为一种有机的要素,即所谓“线的存在”[thread of existence]。阿巴康诺维兹和雅科达·布依奇来自两个不同的国家,即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波兰和克罗地亚不仅有悠久的本土编织传统,对造型艺术的实验同样有着敏锐的激情。阿巴康诺维兹的童年过得黑暗、压抑,在家乡附近的树林里,她目睹了二战期间的波兰人民如何在纳粹高压下寻求庇护。布依奇则扎根于她的地中海家乡,根据米尔德丽德?康斯坦丁1981年写的传记,她身处巴尔干半岛的达尔马提亚的岩石与草木之中,这一地区的手工艺传统融合了东西文化,并带有严格的仪式色彩。布依奇的作品激发的是对建筑与纪念物的灵感。同时,她依然认为先锋纺织艺术意味着是还原于编织工艺的原始价值与规律,即一种对材料与制作过程的热爱,由此追求“织物的真谛”[true existence of textiles]。

  在这次适时的回顾展上,施慧的作品披露出她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感悟到而关心的一切,我们看到了她日常生活环境中与无形、有形之物所形成的联系。她在创造的过程当中应用且再造材料,包括编织,纸浆塑造,以及纤维雕塑,使她对自然的知觉上升。施慧所应用的材料都具有一种感官的属性。施慧所用的材料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演化自然的语言体系,而由此营造出全新的隐喻。在展览现场,纷繁的艺术品组成了各种关系,像在彼此对话。在此,我提议将艺术家(作家、理论家、包括我自己)的身体、媒介材料(纤维)、制作技术(通过工作室、实验室或学院)和形而上的知识、情景体验、艺术家意志连接起来,构成新的心性隐喻,带给每一位走进展厅的观众和参观者。■詹尼斯·杰弗里斯(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学院教授)(节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