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斋木版水印雍正御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2017-08-22 09:50:00 来源: 美术报 作者: 蔡树农

  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源于明朝,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以勾描、刻版、水印等繁复工序,复原传统书画艺术,形神兼备、技艺精湛,被称为“艺术再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刚刚迁址到杭州中山北路284号的十竹斋艺术馆,重新挖掘这一古老的文化,让这一流传千百年的艺术与这条街古老的文脉完美地连接在了一起。去年,这里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在这个文化韵味十足的非遗基地,正在展出弘一大师、康熙皇帝、赵孟頫、赵朴初、星云大师等人手书心经刻印卷,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一部佛教经典作品雍正御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名《能断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多经》,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地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蜜多意为到达彼岸。经者径也,学佛成佛之路。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十方法界的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悟而后成就。杭州十竹斋以古法复制。精选陈年干燥之上等梨木,锯板刨平;由杭州十竹斋主人、工艺美术大师、“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魏立中先生领衔操刀,按原版原样复制于梨木板上,精雕细镂,历时两年多,雕版200多块,始刊于印刷;精选上等千年桑皮宣纸,经手工上墨、印刷后装裱成卷。限量印制500部,由杭州电视台专题拍摄记录刻印过程,雍正的书法取法董其昌,也糅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这是雍正御笔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册经书,册页为行楷,装裱为清代宫廷样式,共有3层包装。最外面是一个红木匣子,上书金字“世宗御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接下来是一个明黄色的锦缎包,然后打开一个纸盒才能见到经书。经书前后各一开工笔重彩佛画,最后一页正文上面写有“康熙五十三年、破尘居士沐浴斋书、雍王”字样和红色印章。经书37开册页每页有7行字,每行约12字。此经是雍正于康熙五十三年,他37岁时抄写的,当时雍正尚未即位,正是韬光养晦的时期。经书书写得严谨、一丝不苟,行笔疾迟有序,气脉贯通,是清代皇帝御笔书法中的精品。并于2013年11月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首次正式展出,引起各界关注与好评,当年并荣获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博览会获金奖。佛门所传多为手工技艺刻印,此作乃书法艺术与木版水印艺术完美结合之典范。

  尊崇佛教是清朝国策。康熙有鉴于先帝顺治极端地优宠僧徒,着意节制,以防“渐加纵肆,或别致妄焉”。雍正自云:少年喜读佛典,成年更事研经。综观雍正从潜邸争储至登基御国的过程,其兼济崇信与国策,适时的崇佛、用佛和亲近或钳制佛僧。

  《金刚经》册尾所绘的毗沙门天王,其含意无疑是将毗沙门天王尊为护国之神,既是护守北方龙与之地,亦是祈求保国安邦。从这一层意义上探寻,雍正写经如藏紫禁城后,乾隆皇帝重新装潢,将之并未作为一般的功课性或修行性的写经,而是出于“护国息灾”的圣品。也就是说,雍正御笔《金刚经波罗蜜经》在乾隆一朝,尊奉为护国镇物,藏于内宫。

  《说法图》和后面画的奉陀、四天王《护法图》,综合了汉、藏书法,是典型的宫内唐卡风格。此册保存至今近300年而纸墨如新,可见其为藏者之贵重,轻易不肯示人。

  今天能够面世,其重要价值,曲折地反映了康熙末年的皇权斗争,反映了胤禛在这场斗争中的思想轨迹。是研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胤禛本人的重要史料和证物。胤禛因其在位时间不长,自即位以后也无闲心去专门写书法,因而存世作品远不及康熙、乾隆。据《清国史·世宗本纪》记载,胤禛“书法遒雄,妙兼众体”。从此册来看,他的书法作品,的确是经过了多年磨炼,有深厚的功夫。从字体用笔来看,似乎临仿赵孟頫作品较多,但是柔媚之中含有刚强之气,可以说是锦囊藏针。这正体现出他的个性。乾隆弘历以赵字为师,与其乃父不能说没有关系,是之后赵字风行天下之源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