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自己

2017-08-23 07:04:00 来源: 美术报 作者: 寇丹

  “自己收藏”和“收藏自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因为个人爱好加上种种机遇进入了收藏的行列。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什么都可以作藏品,有不少人会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孜孜不倦,毕其一生。即使再穷困,他的精神世界永远是丰富充盈的。然而,人的精力与生命有限,有的人会著书立说让别人分享他收藏过程中的乐趣和经验,有的藏品被下一代瓜分零落,等待着再一个轮回的相聚,也有的藏品会无代价地捐献给国家,这最后一种,我认为是在“收藏自己”。全国各地都有不少这样的人,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态度把自己用尽毕生精力收藏到的东西奉献给了后人。当我们看到博物馆陈列着的展品下有捐献者名字的时候,我们会心生敬意,如果没有这些人,我们就看不到这些充满历史文化和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的藏品了。这种做法和世俗的名利观是不同的,留下姓名,是国家对你的感谢,促使人们效仿,等于是你收藏着自己,是一种永恒的收藏快乐。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规模宏大,内容从天体到地下包罗万象,匆匆浏览一次也要花上4个多小时,在地质矿藏馆里你可以看到形成世界和宇宙的种种形、质、色不同的地质构成,天外陨石和月球上的石头;也可以在昆虫馆透过玻璃看到蚂蚁们在地下通道中如何筑成不同的空间存放不同的食物和饲育幼蚁;你还可以在人类的进化馆里看到600—2000万年前人类的长相的转变过程。在珍宝馆有一串拿破仑曾亲手给为他生了儿子的第二位妻子戴在颈上的钻石项链,有几百颗大小颜色各异的钻石和宝石镶嵌在银链上。这颗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重45.52克,最早在印度发现,后来到了法国、英国、美国,最后被一位美国人无偿赠送给了国家,按市场保守的估价为2亿多美元。

  真正收藏自己的是美国的体质人类学家格罗弗·克兰茨,他一生写了60多篇学术论文和10本专著。在2002年去世,终年70岁。生前他曾立下遗嘱,希望把自己和心爱的一条大狗的骨骼一起陈列出来供后人研究。陈列在华盛顿自然历史博物馆里能够看到的骨架展示就是研究人员按照他生前最喜欢的一张和自己心爱大狗的照片,在他去世后6年从地下取出他的骨骼组装完成的。他终于完成了把自己都捐献出来的遗愿,延续着他作为研究体质人类学的使命。他不是中国人,不一定知道“十指撒手去,一笑对长空”的道家豁达哲理观,但是他实践了“生前死后都当老师”的唯物观念,这里不存在金钱的价值,却有着金钱不能与之相比的价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