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温维权遇冷背后是有关部门消极执法
★对于高温津贴在内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关部门或存在不报不纠、被动甚至是消极执法的问题
★要把高温天气当成可能发生的公共灾难,而不能仅看作为一场自然灾害。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制定政策和监督执行上完善救灾机制,进一步推动高温劳动保护工作
□视点关注
接近40摄氏度的室外温度,他却穿着长衣长裤。
“不这样,胳膊什么的就会晒伤。”快递员小张对记者说,“我去年就被晒脱皮了,今年知道就是再热也要穿长衣长裤。”
主要负责北京市丰台区嘉园路附近几个小区快递业务的小张告诉记者:“和小区的物业还有保安熟悉了,我就可以借用草坪里的水管冲冲,也算消暑。”
“多热我都得送,不能说40度快递就歇业了。”苦笑着,小张迎着太阳启动了他的电动车。
7月25日的北京,骄阳似火,38.2℃刷新了2013年最高气温纪录。与此同时,高温也在“烤”验大江南北,我国很多地区纷纷亮起高温预警。
即便如此,“小张们”仍旧因为工作原因暴晒在室外。目前,此轮高温天气已有致人猝死的情况发生:浙江省杭州市一位环卫工人在下午工作两个多小时后,疑因天气炎热猝死街头。
“什么是高温津贴?在北京实行几年了?企业说没有这个预算”
“太热了,风都是热的。昨天出去跑了一天,感觉身上都被晒痛了,就感觉背上背着一个无形的大火炉。”做婚纱摄影的王琦对记者抱怨说,由于没涂防晒霜,下午回来胳膊已经全红了,路上不断能听到这样的抱怨——热死了。
7月25日13时20分,北京东六环通燕高速入口处,一辆运送水泥的大货车突然发生自燃;湖南、江苏、江西等地也都发生了由于高温导致车辆自燃的情况。
在浙江,据报道,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8℃至41℃,多地打破当地历史最高纪录。湖南长沙自6月30日以来就持续高温,截至25日,长沙已连续25天高温,打破当地史上连续高温日最长纪录。
即便如此,仍有太多的人“被迫”在这样的炙烤中进行室外工作。
7月25日中午,北京市丰台区嘉园路一个工地外,神情茫然、戴着草帽的建筑工人坐成一排。据他们说,由于天气太热,暂时无法施工,只能坐在墙外的阴凉下休息,当记者问他们是否有高温补贴时,他们纷纷说不清楚,其中一名工人朴实地笑着说:“我们哪有那个。”
“多热的天,我们也要出来干活的,干这行是有工期限制的。”在北京一家劳务公司主要负责建筑工地监管工作的黄庆告诉记者,“但像北京昨天那样的高温天气,我们就要将室外施工时间调整为上午一至两个小时,将工作尽量安排在下午三点以后赶工期。”
黄庆告诉记者,作为劳务公司,他们已经与建筑方就高温津贴协商好,直接打入工人的工资中。
“不过,据我了解,很多企业对高温津贴发放的执行力不强。要是职工自己去找企业要高温津贴,会相当困难。”黄庆说得很直白,“任何津贴都是成本,企业能不出就不出。也就是说,高温津贴给不给全凭老板愿不愿。”
对于“高温津贴”的问题,在记者重复了3遍之后,在北京一家建筑工地从事水电工程的苏桂林才有些茫然地表示“不了解”、“没有过”。
“这个补助我好像听说过,但弄不明白。”沉默了一会儿,苏桂林有些谨慎地告诉记者,“以前好像有工友和企业提过避暑费,上头回答说是企业没这方面的支出、没有相关标准。现在也就是工作时间调整为上午7点至11点,下午3点至7点,连绿豆汤、藿香正气水什么的都是我们自己带。”
“了解了高温津贴后,你们会向聘用企业提出补助要求吗?”记者问。
虽然表示“因为害怕砸了自己的饭碗”而“不会”,但苏桂林仍小声向记者问道:“这个高温津贴在北京实行几年了?你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资料?您能给我详细讲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