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知识科普|隔物灸的好处

2025-03-16 19:08:30 来源: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田锋 王玉荣

  隔物灸在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隔物灸又称间接灸,是指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某种介质而进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首载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在《针灸逢源》中有去风寒的隔姜灸,《寿世保元》中有治疗积食的隔巴豆饼灸,《本草纲目》中有治二便不通的隔甘遂灸,还有《千金要方》治痈肿的隔豆豉饼灸,《外科发挥》治疮口不敛的隔附子饼灸等等,均说明隔物灸在治疗上有独到之处。

  现代科学实验也证实,隔物灸能直接刺激穴位或患处,火力透达组织深部,舒筋通络,增强机体免疫,达到抗炎、镇痛、消肿等效果,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循环、泌尿与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备受广大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关节炎等患者的欢迎。

  在康复医学科患者的治疗中常用的是隔姜灸,但有些患者往往不适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田锋表示,姜的温热性质会助长体内的火气,损伤阴气,对阴虚内热或热盛体质的患者易助火伤阴;皮肤敏感的患者在使用隔姜灸后往往会出现水泡,不宜使用。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王玉荣表示,为了解决隔姜灸的局限性,加速患者康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医护中医康复团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在临床上“创新性”使用土豆片代替姜片为患者做隔土豆片灸——薯片灸,收到了良好临床疗效,解决部分患者不能用隔姜灸康复治疗的问题,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土豆,富含淀粉、维生素和龙葵素等成分,不仅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而且具有消肿止痛、消炎散结、健脾益气等功效,是一种更温和的介质。将新鲜土豆切成2mm-5mm左右薄片,大小与灸盒内径相匹配。可以在土豆片上穿刺数个小孔,便于热量传导。将土豆片放在灸盒的出热口上,上方放置艾柱进行艾灸。每次艾灸20-30分钟,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宜。灸后取下艾柱,土豆片可以用胶布固定在灸处皮肤,待其自然冷却干燥后丢弃。

  隔土豆片灸以其温和、有效的特点在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改良方法,不仅解决了隔姜灸的局限性,还为阴虚内热和软组织损伤患者提供了新的康复治疗选择;它取材方便、操作简单,适合在家庭和社区中推广使用。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何鑫

责任编辑:朱仙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