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山街道按照“先易后难、梯次推进、整村实施”的思路,对街道53个行政村依次推进实施,确保2016年底街道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80%以上,2017年底街道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
一、建立任务台账。在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建设管理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服务中心、行政村实际情况,按月编制农村改厕工作推进计划方案,将改造任务细化分解,明确改厕任务和时间节点,建立任务台账。同时,分类列出问题清单,建立问题台帐,确立整改重点,实行问题销号制度,对需要整改的问题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整改标准,逐项抓好落实。
二、完善档案资料。严格执行农户个人申请、集体评议、街道审核、签订协议、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的流程,规范认定、审批和操作程序。建立健全信息公示制度,将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公示。要在摸清底数、明确计划的基础上,对农村改厕进度实行精细化档案管理,批准一户、建档一户。
三、加强工程监管。建立健全农村改厕质量管理制度,强化改厕现场质量巡查和指导监督,严把建设质量关、产品质量关。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施工,所有改厕器材都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改厕器材配送前由质监部门进行抽检,未取得质监部门检测合格报告的一律不得使用。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改造质量低劣,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出资进行改厕后检查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工作,形成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理机制。
四、强化目标责任。街道实行“挂牌工作法”和“销号制度”,强化目标管理,确保竣工验收一个,对账销号一个,有效推动农村改厕工作开展。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年底检查考核的督导机制。街道纪工委加大督导力度,对工作推进较快、成效明显的服务中心、行政村提出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通报批评。(马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