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济宁兖州城镇化呈现新特点:四化同步一盘棋

2013-08-11 08:42 作者:杨学莹 姜宏建 姜国乐 来源:大众日报
济宁新闻:兖州少陵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老年业余太极队在广场打太极。通过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让兖州市的城镇化“见物又见人”、“中看又中用”。

点击浏览下一张

  □颜萱 报道  △兖州少陵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老年业余太极队在广场打太极。

  截至2012年底,兖州城镇化率达59.2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7个百分点。兖州的城镇化很有特点:工业强,但从未间断对农业的投入,建好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又不放弃偏远农村;经济创优,农民的社保、救助、免费教育等也走在全省前列,展现出“四化同步”的生动景观、“一盘棋”的统筹思维。
  □本报记者 杨学莹 姜宏建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张宗磊 

 ◆新型工业化转移农民,本地劳动力不够用
  7月13日,位于兖州工业区的经典重工集团二期4条生产线试生产,企业用工也由原来的800人增加到1200人。其中,85%-90%是农村青年。
  这家去年正月初六才破土动工的企业,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缴税。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纳税860万元。而今年,随着二期投产,销售收入有望翻番。
  经典重工只是兖州工业快速膨胀的一个缩影。一下高速进入兖州,路边巨大的“上半年纳税五十强”红榜格外醒目。截至去年底,兖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家,销售收入1100亿元,太阳纸业、华勤集团过300亿元;14家世界五百强落户兖州。
  作为三次产业占比超60%的经济力量,兖州工业的布局左右着城镇化的布局。兖州经信局副局长付广建告诉记者,造纸、橡胶轮胎、机械装备、食品工业、精细化工这五大集群聚集了规模以上企业85家,主营收入918.6亿元,占兖州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83%、税收的56%、用工的70%。这85家企业主要分布在兖州工业园区和兖州经济园区,都在兖州城市规划区内,决定了“进城”的趋势;而两园区一南一北,分布比较均衡,有利于农民就近转移。
  发达的工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经典重工集团公司董事长苗树文告诉记者,该公司1200名工人多数来自周边乡镇,也有从曲阜、嘉祥等地来的。4月份,他们把招聘会开到了青岛。兖州市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兖州已成为劳动力的净流入地。
  在兖州看到贵和、银座、大润发和申通快递等企业,让记者有些惊讶。兖州发改局副局长杨晓明告诉记者,市内有二三十家银行和多个专业市场、物流平台,城市正由功能型向综合服务型演进,服务业不仅吸纳了大量就业,也为工农业和城镇化提供了配套支撑。
 ◆一亩地平均用5个工,种地不耽误上班
  7月19日,新兖镇泗庄社区南王屯村1号楼里,52岁的陈冬爱哄着1岁的小孙女玩,家里其他人都去上班了。陈冬爱家在老村还有14亩地,她看孩子,地由她老伴和两个儿子、一个儿媳下班去伺候。
  “浇地用射频卡,随时去,不用拉着电机、拖着长管子,家家户户排号。耕、种、收都机械化了。平时打打药、拔拔草,不耽误上班。”她说。
  从“六五”时期开始,兖州一直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江北第二个吨粮县、上世纪80年代全国五个“平原绿化先进县”之一。记者在兖州采访一周,所过之处,兖州的耕地皆百亩成方,林网整饬,状似棋盘。兖州市有关部门介绍,这些年,兖州每年投入农业1亿元以上,兖州每50亩地一眼机井,全部耕地7天即可浇一遍,目前46万亩耕地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设施标准化”,每亩粮食作物每年只用5个工。
  地好种,不拴人,农民可以放心进城打工;把地包出去,地租收入也高。记者在兖州多村采访了解到,种粮的地租至少800元/亩,种苗木的有的高达1600元/亩。
  “近几年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流转明显加快了。”村民说。新兖镇东张庄村去年搬进离老村3里地的新社区以后,村里1260亩耕地整体包给了兖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田间,记者看到,大型喷灌机翼展70米,大型喷药机喷幅21米,非常壮观。
  效率的提高从工费的节省中就可看出来。兖丰合作社技术顾问孟宪同在田间告诉记者,以前雇人打药一天50元,能打8亩,合每亩6元;现在大型喷药机一天打500亩,成本每亩1元。传统种地,要耕、旋、耙、耩,雇机器得140元/亩;现在用免耕播种法,播种、破茬、施肥一遍完成,50元/亩。以前大水漫灌,田里每隔2米就得留一条40厘米宽的土台,叫“背儿”,挡水,面积浪费了;用喷灌后,田里不用留“背儿”,100亩能省出10亩地来。
  兖州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兖州耕地流转总规模约为15万亩,占总耕地的1/3多。
 ◆城乡之间,农民有新期盼
  兖州在城镇化探索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记者采访金村村支部书记王学军和牛楼村支部书记郭振江,住楼了下一步怎么打算,得到了不约而同的回答:发展村集体经济。
  “农民的房子不像商品房,没有维修资金,管理比建楼还操心。绿化、环境管理,收物业费又不现实。这些都要有集体经济实力做后盾。”郭振江说。“村里搞什么企业也不现实,不能赔,只能赚。”
  对城市来说,也是如此。城镇化意味着更多的公共服务,需要经济实力支撑。兖州市住建局党委成员魏庆春介绍情况,用的最多的字眼是“新建”和“扩容”:新建学校、医院,新建水厂、新建垃圾转运站;供热升级改造扩容、供气扩容、污水处理厂扩容……
  城镇化中,农村提供了产业大军,但作为个体,他们有梦,也有迷茫。经典重工电气焊工、23岁的新兖镇北王屯村人王化喆,14岁初中辍学进老颜店镇鞋厂学徒,去过青岛的机加工厂和北京打工,干过保安、传菜生,学过厨师,最后跟着表哥在北京的工地上学会了电气焊。提起为什么离开青岛,他说:“厂里进了数控机床,工作又轻松,赚得又多,我觉得不公平。要学吧,我又看不懂英语。”未来怎么办?他说,好好干吧,当班长、带班主任会赚得更多。但是,具体怎么提升自己,他也不太清楚。
  在兖州副市长邱培友看来,下一步,新型农村社区面临如何打破村级体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如何与城市中心区的衔接结合问题;农村的养老、医疗保险、低保救助、义务兵退伍转业等待遇,需考虑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以至于真正实现城乡一体。

 ◆要“城里有房”,也兼顾偏远农村
  “现在,不少农村姑娘找对象,都要问问‘城里有房吗?’”,记者在兖州采访,不少村支部书记介绍情况时说。记者在兖州城区看到,商品房开发也比较活跃。市建设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仅征收改造的50个片区商品房开发量即有360多万平方米。
  村里进城买房的比例也比较可观。大安镇东垛庄村是离镇驻地20里地的偏远村,村支部书记甘一忠说,村里300来户、1100口人,有七八十户进城买了房。
  农村社区的建设圆了相当部分农民的“进城梦”。新兖镇东张庄村小伙刘腾2010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小朱,是兖州市里姑娘。他特意带小朱到新社区的工地上看了看。现在,小两口在社区里住着125平米的新房,小朱觉得“和住城里没啥两样”。
  兖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公共配套要求“五化十通十有”: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通路、水、电、气、暖、排污、公交、电话、宽带、有线电视;有学校、卫生服务站、文化健身中心、商场超市、群众工作室、治安警卫室、图书阅览室、党员服务室、计生服务室、综合服务大厅。数据显示,目前,兖州195个村、7000多农户住进了近50个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保留着乡村文化的一些特质,甚至为城市社区所不及。比如东张庄村还保留着“大喇叭”,搬过来后,广播里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丧事从简,移风易俗。
  对以农业为主的偏远乡村,兖州没有放弃,也千方百计让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记者到大安镇东垛庄村采访,村里通公交车、有垃圾箱、摄像头、路灯,村路硬化到户。但村民最高兴的还不是这些。“原来村里自己打的井水含氟高,男女老少一口黑牙根,像吸了多少年烟似的。2007年吃上了全市统一供的管网基岩水,现在村里10岁以下的孩子,再没有黑牙根了。”村计生委员刘丽娟笑着说。
  东垛庄村还有一个设施让人刮目相看,就是原来的小学校址没有一卖了之,而是由市教育局派来了3名老师,办起了幼儿园,一办就是20年。去年初,继2008年免除高中学杂费后,兖州又免除了学前教育学费,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城乡少儿一视同仁。
 ◆书记点评        见物又见人、中看又中用 兖州市委书记 张玉华
  城镇化的关键,说到底还在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有了经济支撑,百姓收入才有保障,生活才能幸福,城镇化红利才能得以释放。
  “新型农村社区”是城镇化的基础。成功“上楼”三部曲: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有了经济实力支撑,才能住得起。兖州按照每亩20万的标准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补贴,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扶持资金用于城镇化,让农民掏个“零头”就能住上楼。同时,市财政列支专门资金用于新型农民培训和土地规模流转,让农民“洗脚进城”,劳动力在县域内实现转移。
  城镇化需要提升城镇功能、承载力,离不开硬件建设,有了经济实力支撑,才能配套得起。兖州实行“楼外的政府全包”,对新建农村社区全部实施“五化十通十有”,道路、绿化、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投入全部由政府负担。近几年累计新建改造农村道路230多公里,投资2.9亿元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和农村自来水升级改造,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户户通水泥路、家家通自来水”。
  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要为人服务,有了经济实力支撑,才能服务得起。兖州市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普善效能”,通过消除两个二元结构的“玻璃门”,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设立了1000万元大病救助基金,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障全覆盖。投资2.4亿元新建改造20处中小学和15处公办幼儿园,投资3400万元免除了学前教育学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投入3000多万元,建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为全市406个村庄配备了1000余名保洁人员及环卫设施。通过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让兖州市的城镇化“见物又见人”、“中看又中用”。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韩冉冉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