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增加 "常回家看看"可否放天假

2013-10-13 09:11 作者:江昊鹏 李占江 来源:大众日报
“请别走得太快,回头望一望家中正渐行渐远的白发爹娘。”这两天,以重阳节、老人为主题的话题,触动了众多人心底的亲情。随着老龄化加剧和生活节奏加快,老人衣食住行不愁,内心却更加孤单寂寞。如何填补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精神赡养又该如何破题?

  “请别走得太快,回头望一望家中正渐行渐远的白发爹娘。”这两天,以重阳节、老人为主题的话题,触动了众多人心底的亲情。随着老龄化加剧和生活节奏加快,老人衣食住行不愁,内心却更加孤单寂寞。如何填补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精神赡养又该如何破题? 

  “把钱花在理疗店,我心甘情愿”

  这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今年94岁的刘兆裕是山东老年大学篆刻班学员,家住济南遥墙机场附近的农村,每次上课,他都要5点起床,由儿子用摩托车带到公交车站,然后乘公交车到校。为了这两个小时的课,来回坐公交车就需要5个多小时。“老年大学是我圆梦的地方。”刘兆裕说。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山东老年大学教师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每次招生都很火爆,一些老人甚至半夜就来排队,住得远的干脆提前住在了学校。 

  另外一个案例是记者的邻居王秀芳。今年74岁的老人从省直单位退休,大儿子在美国,女儿在北京工作,每月退休金4000多元,加上孩子给的钱,日子本该很轻松,但老人却过得紧巴巴的。在她家里堆着各种理疗仪,这些理疗仪贵的要1.6万元,便宜的也要4千多元。尽管家里有这么多仪器,她仍坚持去社区理疗店作理疗,逢年过节,她还会给理疗店的工作人员包红包。 

  记者曾仔细查看这些所谓治疗多种疾病的理疗仪器,发现大都为无批文的劣质产品,也多次被媒体曝光。把这些情况告诉老人时,老人的回答却让记者吃惊:“我知道可能没用,但我喜欢去店里。理疗店的年轻人对我很好,陪我聊天,有时还来家里玩,把钱花在这里,我心甘情愿,再说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很多劣质产品靠的就是兜售者嘴甜人勤,一些家境不错、子女却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最容易被打动。”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芹认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发注重,对心理疏导和情感抚慰也格外看重。 

  不是不想陪伴,而是请假太难

  李芹的判断也从另一个侧面得到佐证。今年7月1日,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精神赡养规定正式实施。从7月开始,省老龄办联合有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老年人维权活动。在审理的赡养纠纷案件中,有多起案件当事人在诉讼请求中提出要求子女履行探望、陪伴父母等“精神赡养”义务。 

  “新时期老年人对于非物质性精神慰藉需求的增加,致使“精神赡养”纠纷案件增多。”在活动中处理了多起赡养纠纷的诸城市皇华镇司法所所长张良玉说。 

  今年10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法定老年节。作为“常回家看看”入法后的首个重阳节,能有多少人回家陪陪自己的父母呢?记者随机调查发现,有不少人表示以前没有时间,不过今年重阳正好赶上周末,所以可以回家。 

  “不是子女不想回家看看,可除非节假日,想请假真是太难了。”山东社科院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于向阳认为,不通过立法解决放假的实际问题,“常回家”终将成为空话。 

  据了解,早在1981年,《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就已出台,明确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其中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而实际情况是,许多人不知道探亲假为何物,更有人表示“不敢请假”。为此,不少人也希望,在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的同时,能够立法保障子女的“探亲假”,“让我们回家看爹妈”。 

  精神需求短腿还需社会补齐

  “在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上,家庭成员尤其子女是最主要力量。”于向阳告诉记者,一些国家多采用引导性政策鼓励子女为老年人提供精神赡养。如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均在住房、税收、休假等方面出台相应激励措施,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合住,或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在此基础上,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可以藉此获得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务。 

  而在李芹看来,在引导和鼓励年轻一代履行赡养义务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仅仅依靠家庭成员自身无法真正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这需要社会全方位的关注。她建议,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聊天俱乐部”,举办老年文化艺术节、老年运动会,组织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关爱等方式,对老年人进行精神上的抚慰和疏导。 

  据了解,我省一些地方已经在尝试补齐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这一短腿。比如东平县,从去年就全面启动“文化养老”工程,由该县民政局牵头,联合乡镇街道、社区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展送文化活动,让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 

  “关键还在于进行制度安排,通过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保障老年人精神文化权益。”李芹说。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王磊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