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山东粮食十一连增达905.6亿斤 大灾之年夺丰收

2013-12-06 09:14 作者:张海峰 来源:大众日报
灾之年夺丰收,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历史性的粮食总产“十一连增”,总产达到905.64亿斤。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作为全国第三产粮大省,山东粮食丰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喜:大灾之年夺丰收,山东以全国1.08%水资源,灌溉5.48%耕地,生产7.7%粮食

◆忧:粮食增产速率明显放缓,土地流转后仍种粮的不足一半,近1/3耕地是“望天田”

点击浏览下一张

  □记者 张海峰 报道
  本报济南12月5日讯 大灾之年夺丰收,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历史性的粮食总产“十一连增”,总产达到905.64亿斤。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作为全国第三产粮大省,山东粮食丰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计显示,今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10941.9万亩,比上年增加138.4万亩,总产905.64亿斤,比上年增加3.36亿斤,增0.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511.4万亩,总产443.88亿斤,比上年增加7.9亿斤,增1.8%。秋粮播种面积5430.5万亩,总产461.76亿斤,比上年减4.54亿斤,减1%;单产425.15公斤/亩,比上年减少9.6公斤/亩,减2.2%。
  “十一连增”来之不易,这是在克服了干旱、风雹、洪涝灾害、低温冻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后取得的。特别是7月份,我省降雨量为50年以来最大,导致部分地区农田遭受渍涝,超过一千万亩农作物受灾。灾情发生后,各地千方百计排除田间积水,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
  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我省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已提高到每亩125元,比上年增加5元,全部通过惠农一卡通发放到农民手中。继续对粮食抗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进行补助,省财政配套资金4150万元,与国家安排的2.73亿元补助资金捆绑使用,小麦“一喷三防”连续两年实现覆盖全省。我省还专门列支资金2000万元,在20个县开展玉米“一防双减”试点,面积达到200万亩。近年来,我省集中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的小麦、玉米新品种,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均达到100%,集成推广一系列粮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经连续十一年增产,我省以约占全国1.08%的水资源,灌溉了全国5.4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粮食总产先后跨上了700亿斤、800亿斤、900亿斤三个大台阶,但同时也要看到,从700亿斤到800亿斤只用了两年,从800亿斤到900亿斤则用了6年,粮食增产的速率明显放缓。
  省农业厅巡视员刘芳原表示,近年来我省粮食总产持续增加,除种粮面积小幅增加外,主要得益于单产水平提高,目前全省平均单产水平较之2002年增加了近400斤,10年间提高了30%。但就目前地力条件和生产水平,要在高基数、高起点上实现单产水平提高,难度越来越大。受土地资源条件约束,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空间已非常有限。从水利条件看,目前全省“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不到60%,尚有近1/3的耕地仍是“望天田”。我省农业资源利用率偏低,农业用水有效系数仅为0.5左右,化肥和农药有效利用率都在3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不足60%,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以上。相对于极端天气、病虫害多发频发的趋势,无论基础设施还是管理应急水平,能力均显不足。
  记者了解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迅速推进,耕地保护难度越来越大,土地的非农化、非粮化趋势明显。2000年-2012年,我省城镇人口、建成区面积分别增长32.4%和61.2%,土地城镇化速度比人口城镇化快了近一倍。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登记的土地流转面积达1283.2万亩,占家庭土地承包经营面积的13.9%,由于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目前流转的土地多是粮田,而流转后仍然种粮的不足一半。新型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发展培育远远不够,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农民兼业化后,不愿对种粮进行过多投入。粮食生产财政贡献率小,主产区地方政府抓粮稳粮动力不足。
  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王蔚教授认为,在秋粮略有减产的情况下,仍然夺得全年丰收增产,说明我省粮食生产已具备了一定的抗灾和自我调节能力。但我省粮食产量基数已经较大,再加上受到地少水缺等资源环境制约,粮食增产的弦已越绷越紧。他认为,潜力当然还有,当前种粮比较效益相对较低,要保证粮食持续丰产丰收,除毫不放松地抓好科技创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逐步建立完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调节机制,适当提高粮食价格,扶持更多粮食生产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不断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更加充分地调动主产区和农民抓粮种粮的积极性。

  原标题:905.6亿斤!山东粮食“十一连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高杨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