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书中指出,201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人,“失能老人”的总数已经超过3700万人。目前,我省老年人总数约1600万人,其中部分失能老年人约204万人,完全失能老年人约100万人。人口老龄化压力巨大,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难以回避。
“失能老人比例不断上升,老年人对医疗、康复、护理的需求十分迫切。能自理的老人在家或社区养老,失能老人在机构养老,这是理想的状态。”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邢洪锐说。
在家庭养老以及普通养老机构难以满足失能老人养老需求的情况下,一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生活照料、康复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据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有三种模式: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或开设养老科室,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以及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医疗服务。
“2012年,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十二五”期间,每个市、县(市、区)至少建设1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养护型和医护型床位占到各类养老床位总量的30%以上。”邢洪锐介绍。
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截至2012年底,全省老年医疗护理机构有128家、床位1.03万张。全省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床位35.4万张、在院25.5万人,其中部分失能老人2.66万人,完全失能老人1.09万人。相对于失能老年人数量,医养结合的床位还很少,而对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却呈现出扩大趋势。
另外,专业医护人员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托老处,记者见到了托老护士长张宪芝,她和同事一直在忙,与记者交谈时神情略显疲惫。“我基本每天都‘泡’在这里,事情多,人手少,精疲力尽,大家都是‘撑’着在做。住在这里的基本都是脑血管病、心脏病、瘫痪的老人,活又脏又累。”
“我们护士人手不够,护工也很难招,主要是因为工作量大,还容易出不良事件,谁都不愿意干,年轻的护士来一个走一个。”张宪芝告诉记者。据了解,医学、护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愿意去医院工作,很少有人选择来养老院,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更是如此。
“我觉得应该给他们提高工资待遇,照顾这些老人,真的不容易。”一位失能老人家属告诉记者。
济南第一老年公寓是济南医院开办、较早开始发展医养结合的老年公寓,至今已有15年,入住得“排队”的现象一度较为严重。然而,这所老年公寓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医院老年公寓部副主任武献峰告诉记者,医院之前一直没有得到养老机构补贴,今年刚刚获得一笔,但是补贴资金相对于开支来说是很少的。目前,公寓不再接收新的入住老人,正在转型做康复。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通常收费较高,但是维系养老机构的生存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菏泽昆仑老年护理院办公室主任刘伟告诉记者,护理院开业有一年多了,现在基本还要靠医院的医疗收入来补贴。
据了解,目前,在全省养老机构中,三分之一微利,三分之一持平,三分之一赔本。
“老龄化日益严重,这是难以回避的,失能老人数量大且比例高,我们还是比较看好医养结合养老院的发展前景。”刘伟说。
说到医养结合养老院的发展困境,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那就是入住老人的医保问题。
据了解,之前在省内多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中,老人生病可直接在养老床位上享受医保,不需要转到住院床位,但是目前,包括济南第一老年公寓在内的多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这种处理方式被叫停,因涉套用医保来养老之嫌,一些老人无法在养老床位上享受医保而选择离开。
“养老床位不能纳入医保,是制约这类养老机构发展的一个障碍。目前看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一位业内人士说。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苑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