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青年学者’项目,鼓励青年学者潜心儒学研究;挖掘齐鲁优秀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从儒家思想里挖掘中国梦资源……”昨日,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儒学大家纷纷对济宁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建言献策。
曲阜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戚万学
建议规划建设国家级师德教育基地
“坚守传承文明的大学之道,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建设孔子家乡的高水平大学。”在昨日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座谈会上,曲阜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戚万学提到,曲师大作为地处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子家乡的大学,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关键要有自觉的文化担当。
戚万学说,大学因传承文明而生,一直是思想交流和孕育、知识传播和创造的中心。大学文化首先体现在大学精神,而“凝神”就是要凝练曲师的精神和独特精神品格。“把这种精神概括为韧性、睿性和德性,表现为脚踏实地、刚健笃实的行为品格,学而不厌、明德求真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卓育英才的责任担当。”戚万学认为,这种精神来自于文化圣地的涵养和滋养,文化立校就是要守住传统文化之根、守住曲师精神之魂,把学校发展成为最具传统文化气质的大学。
济宁如何打造儒学研究高地?在戚万学看来,从目标上来说,就是“从形成话语圈到掌握话语权”。“世界儒学大会、尼山论坛、孔子文化节等已经具有了世界影响力,话语圈已经很大,下一步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掌握话语权的问题。从内涵上来说,就是打造儒学的思想、人才和传播高地。而要掌握话语权,建设三大高地,还需从人才、传播、教育、产业四个方面发力。”戚万学说,儒学人才建设既要有儒学大家,也要有团队、梯队,要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要培养对儒学有志趣的大学生。对此他建议,在泰山、尼山学者等人才项目下,增设“青年学者”项目,鼓励青年学者潜心儒学研究; 充分发挥大学在吸引、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支持大学设立孔子儒学相关的学术、人才特区以及儒学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
戚万学还认为,济宁打造儒学高地,教育仍是关键。目前,在儒学“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区)中,进社区稍弱,有空间,学校做了工作,但还需要政府进一步支持。另外,“三德”教育(政德、师德、公德)相比,师德较弱,可大有作为。“随着三孔景区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将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来曲阜参观,为师德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对此,戚万学建议,市、校、研究院三方能否联合争取国家部委支持,规划建设国家级师德教育基地,学校借西区规划考虑争取政府支持共建教师博物馆。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志东
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内涵,打造济宁道德高地
15日,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座谈会上,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志东提到,深入挖掘和弘扬齐鲁文化中蕴含的丰富道德资源,对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济宁道德高地、加快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精神引领价值。
在王志东看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应当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根据现实社会历史背景加以创造性地转化,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另一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方式,坚持由近及远、由情入理、由易到难、由知到行、由点到面,带动美德养成活动向纵向横向拓展。
“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追求经过内化和社会化可以逐渐积淀在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通过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使人形成崇德重德的价值观念,从而将崇德重德的观念内化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中,进而时时处处显现到人们的生活轨迹中。”王志东说,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道德传统对公民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济宁如何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王志东建议要坚持把弘扬齐鲁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以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要进一步深入挖掘齐鲁优秀文化资源,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重点加强诚信文化、爱心文化和儒家文化及“百善孝为先”的孝德文化建设。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师大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王志民
从儒家思想里挖掘“中国梦”资源“
实现我们民族的真正发展、振兴,关键还应该抓文化,从当前来看,应该把儒学的弘扬和振兴放在首位。”在15日召开的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座谈会上,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师大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王志民对济宁如何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建言献策。
王志民说,一个民族关键是文化,要振兴一个民族,首先要振兴文化。“民族实现振兴就要在文化软实力上大放光彩,从现在来看,我们的文化要走向世界,还是需要发挥其重要的影响力。而提升文化的影响力,这是要把儒学精神推送向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王志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仁义礼智信”,而这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现在讲依法治国,还有以德治国。一个讲‘爱’、一个讲‘理’、一个讲‘气节’、一个讲‘正义’、一个讲‘诚信’,‘仁义礼智信’,坚持这样一种治国理念的民族是能够屹立在东方的伟大民族。”在王志民看来,从历史、现实、未来来看,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大力的弘扬儒学。“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我觉得从儒家这里面,我们可以挖掘出非常丰富的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资源。”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倡言“八德”,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在山东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此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尤其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都表达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决心。”15日,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座谈会上,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对于修身做人而言,中国传统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具有历史弥新的价值。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内涵十分丰富。国家无德难以兴旺,个人无德难以立身。看起来这只说国家和个人,实际却包含了由大而小、从整体到个体的许多方面,包括了诸如‘企无德不盛’、‘家无德不旺’等许多意涵,警醒任何集体和个人都不能无 ‘德’、不可失 ‘德’。”杨朝明说,民间有句骂人的狠话,叫做“王八蛋”,据说是“忘八德”的讹传。中国自古重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八德”不齐就被人不齿。对那些不忠不孝、没有信义、粗暴无礼、寡廉鲜耻的人,往往斥之以“忘八德”。这些说法,或者是后来的附会,但“话粗理不粗”它显示了历史对“德”的重视。“进入新时期以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从全新的角度进行道德建设,提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在杨朝明看来,我们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不同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与当今人际关系相协调、与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伦理、新道德。这是继承前人道德智慧,推出新发展道德,在修养方式和道德追求上,与传统“八德”血脉相连。
“修好‘八德’,提升个人素养,就能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杨朝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