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司璐
2012年以来,济宁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干部驻村联户工作,通过建立干部联系农户、联系城镇居民家庭、联系困难群众制度,选派大批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形成了独具济宁特色的干部驻村联户制度,实现了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这一做法入选了全国群众工作优秀案例。
打通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
济宁市从1998年开始组织市、县、乡三级干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此后每年坚持选派市、县直部门机关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到贫困村驻村帮扶,并长期坚持,形成了制度。2012年2月,市委根据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特点和群众需要,立足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了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按照“一个支部一个村、一名干部若干户”的原则,组织全市7.3万名干部与6294个行政村、181.4万农户建立直接联系,每名干部都有自己的联系户、每个农户都有固定的联系人,实现干部、农户“两个全覆盖”。2014年,在调整完善干部联系农户工作布局的基础上,又把干部联户工作拓展到70.1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按照“一个部门一个社区或网格、一名干部若干户”的原则,逐一确定联系城市社区或网格,每名机关干部都在相应社区或网格确定联系户,实现了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城乡全覆盖。2015年,进一步对干部驻村联户工作进行规范创新,健全完善了干部驻村联户工作长效机制,形成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完备的制度体系。特别是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抓好基层党建的机制性安排、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渠道和部门单位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抓手,定期从市、县(市、区)直部门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组成工作组,到贫困村或软弱涣散村抓党建促脱贫,每批原则上在村工作两年,中间不轮换,驻村期间一律吃住在村,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不实现目标任务,第一书记不撤回。2016年,进一步把干部驻村联户工作纳入部门单位责任目标、纳入党政干部问责体系、纳入干部考核考察内容。五年来,我市干部驻村联户工作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深化拓展和完善提升,成为了一项实实在在、群众认可的“民心工程”。
打破惠农惠民政策与群众间的“玻璃门”
当前,中央和省、市制定出台的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多而繁杂,不要说贯彻落实,不少内容群众根本不了解、不知道。许多惠农惠民政策因受资金、名额、宣传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没有落到基层、交给群众。但是通过驻村联户干部协调争取,有的群众能够享受到,如低保救助、困难补助、伤残救助、大病救助等。有的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如农村综合环境整治、村庄道路建设、农田设施改善、农村电网改造等。说明当前不少惠农惠民政策还存在较大改善空间,落实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干部联系农户,有助于把党的惠农富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把各项民生实事办到千家万户有助于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把党的各项政策传递到户、落实到位。
市委还专门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制度。规定凡纳入民政部门统计范围的城乡特困家庭均由各级领导干部联系。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市、县、乡领导干部顺序,逐一落实特困家庭联系人。市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在所联系的县市区确定1户城镇特困家庭联系户。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每人在济宁市主城区范围内的市属单位确定1个城镇特困家庭联系户。市属企事业单位特困家庭较多的,由市属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联系。
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统筹安排联系城乡困难家庭工作,确保全市城乡特困家庭都由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这样不仅能切实帮助困难户、贫困户解决难题,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在遇到困难时有了“主心骨”,在干部和农户间建立起一种天然联系,“有事打电话”成为农户的共识,存在于基层的各种矛盾也随之减少。
在市下派办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村民回答“本村出现较大矛盾纠纷主要依靠哪种途径解决”时,15.45%的被调查农民选择了“驻村帮扶干部调解”,高于“基层司法干部协调”和“宗族关系解决”。
在持续转作风中实现干部与群众“零距离”
干部与群众的感情,需要在转作风、接地气的实践中来培养。2012年初,我市对112个市直部门、4649名科级及以下年轻干部农村基层经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64.6%的调查对象没有工作后农村工作或调研经历,29.3%的调查对象没有干过农活,35%的调查对象没走访过普通农民家庭,48.2%的调查对象没有经常沟通的农民朋友。开展干部驻村联户活动,全面建立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机关干部沉到最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促发展,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培养锻炼干部,夯实执政根基。为避免联系服务群众“走形式”“一阵风”,建立市领导带头督查机制,市委常委、副市长带队督导;市纪委、组织部、下派办暗访检查、日常督导;年底对驻村联户工作集中考核,将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进展迟缓、作风不实甚至违反群众工作纪律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为防止“表面化”,建立了群众诉求问题收集分理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定期研究分析,集中解决难题。驻村联户干部不能解决的群众诉求,向所在部门单位汇报,部门单位研究解决或协调有关部门单位解决。部门单位解决不了的,报同级干部驻村联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受理分析,督促相关部门单位落实解决。对缺少政策依据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共性问题,提交同级干部驻村联户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出解决办法。通过联户干部收集汇总,按照问题性质逐级逐步办理的方式,解决群众难题,回应群众诉求,赢得群众满意。为防止讲排场、“官僚化”,特别要求下乡不扰民,干部入户期间自带被褥,吃住在村,不陪同迎送,不开小灶。为避免干部动用公权为个人下乡工作谋求成绩,要求对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及时写出专题报告,自己不能解决的,向本单位或有关部门反映,在政策框架内为群众办实事,防止资源不均衡、救助不公平。干部驻村联户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不仅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新闻媒体的重点关注。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专门批示:济宁市的做法很好,贵在坚持、贵在创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次报道我市工作。
实践证明,开展干部驻村联户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举措。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这不能仅是一句口号,而应当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下一步,将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载体,确保各项制度要求落到实处,精心打造济宁干部驻村联户工作品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司璐
2月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编制实施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建成开放孔子博物馆,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作为来自孔子家乡的人大代表,我市代表团在分组讨论中表示深受鼓舞,...[详细]
梁山:实现就医一卡通 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汶上:实现镇村重点场所 免费wifi全覆盖。嘉祥:全县新增10所标准化幼儿园。鱼台:启动“镇镇通”天然气工程。泗水:实施乡村公路附属设施工程 解决出行“会车难”。邹城:新增电子探头2500个,实现城乡公共区域监控全覆盖...[详细]
日前,市卫计委发布2017年全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今年我市将深入推进多元化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开展按病种分级诊疗工作,围绕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省规定的110个病种,评估试点县市区经验并适时推广。[详细]
上周济宁市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有两次冷空气活动,最低气温降至-5.9℃,出现在周一早上。[详细]
日前,记者从济宁市招考中心了解到,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将于3月11日进行,笔试编场工作已结束。[详细]
截至1月20日,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去年经济运行数据已经公布,根据信息汇总,2016年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100强排名出炉。山东17个省辖市中,15个进入全国百强,数量居全国各省首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