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解读]
虚名来得快去得更快
文/周稀银
因为我们容易被感动,所以“最美”之类才那样频繁而又廉价地“被授予”,又由于处于互联网时代,公民观察员无处不在,因而“最美”是否货真价实,又极易水落石出。也正验证了民间俗语“得来容易失去更易”。
按理说,电视台有那么多的记者、主持人,应该不会被“逼到”要一个新娘来不及卸去而“冲锋陷阵”的地步吧?既然来得及调度摄影记者、甚至现场直播设备,那同时调度其他记者或主持人也不难,至少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来得及让新娘主持人卸妆的吧?过分追求出镜,甚至以特殊身份来吸引受众,恰恰是对新闻事实不该有的人为冲淡。
[民意争锋]
“最美新娘”,美耶,丑耶?
正方:不必苛责“最美新娘”
文/马进彪
在评论一个人是否高尚的时候,一些人总是习惯于用当事人是否牺牲了自我的某种利益为衡量标准。诚然,在一些情况下确实需要做出牺牲,但那并不是必然的规律,也不是唯一的标准。在一些情况下,完全可以两者兼顾,而这样的情况才是最符合那个更大的社会道德慈爱体系,因为那是集每个人性而成的终极之爱。而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硬要一个人舍去某些利益,去迎合这个“规律”,则是对高尚的曲解,对社会总体人性价值的阉割。这只会导致产生虚假的偏离人性的“高尚”。
然而,陈莹正是在这样两者兼顾的情况下,为了赶时间而穿着婚纱体现了她的职业价值,可以说,这是一次完美无缺的两者兼顾,既圆满了自己的人性期待,也完成了一名新闻人的使命。这兴许不符合“须以牺牲人性为代价”的所谓标准,但它却符合了了那个较终极目标更近的社会道德慈爱。
反方:地震不是娱乐新闻
文/斯涵涵
或许,她确有一种职业“敏感”,或许,婚礼和地震有了一个难得的巧合,在新娘和主播的“无缝衔接”中,模糊了自己和他人的理性判断。然而,一个娱乐节目的女主播,穿着婚纱播报地震新闻,让公众记住的不是亟待厘清的新闻事实,反而记住播报者自己,让不该关注的服饰和身份抢了公众的眼球,这起码是一个非专业素养的夸张表现,而炫目的婚纱在周围一片疮痍、伤亡未卜的焦虑和痛苦映衬下,也显得格格不入。地震不是娱乐新闻,灾难不是作秀的平台。最美的起点应在于真实,失去了真实的感人前提,善和美也便不复存在。
大灾当前,激情和冷静同样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坚守职业道德,提高专业素养,保持清醒的良知和丰盈的人性感悟,不消费苦难,不哗众取宠,客观、公正、理性、人道,真实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
中立:既非最美亦非最丑
文/刘昌海
其实我们不妨还原一下当天的情景:陈莹早晨刚化完妆就发生了地震,出于职业的敏感,她身着婚纱和给婚礼帮忙的摄像师进行了七八分钟的现场采访,然后由摄像师把带子送到台里,她本人则回娘家等待新郎来迎新,最后照常进行,下午四点婚宴结束后回台里待命。
显然,陈莹没有一些人说的那样“伟大”,也没有另一些人说的那样“卑鄙”。她只是一个有着职业责任感的记者,只是一个有一点点任性和固执的普通女孩,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她拍的那段视频只是利用等的间隙为之,她坚持举行婚宴,也和宾馆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宾馆方面在室外搭起灶台准备婚宴也保障了安全,“双方并没有为此发生不愉快”。在灾难面前,有人无私付出,也有人趁机捞取名利,这并不奇怪。不管是对陈莹还是对其他人,我们没有必要动不动就贴上一个“最美”或“最丑”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