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文章

广州车主扎堆办年审 担心预约门槛高

2013-10-12 09:35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前日广州交警发布新消息,广州机动车不预约不能进行年审。
 原标题:广州车主扎堆办年审 担心预约门槛高

  绘图:吴文锋

  前日广州交警发布新消息,广州机动车不预约不能进行年审。昨日记者走访广州市区几大主要检测点,发现部分检测点的年审业务量增加了一成左右。

  广州交警部门提醒,市民预约年审可以具体到某个时间段,比之前更节省时间,而年审车辆安检内容、项目并不会改变。“以前如果不了解检测点的情况,可能排上一整天的队,甚至空跑。现在将预约时间段细化到几个小时内,车主办理年审业务肯定会更快。市民没有必要抢当下的制度过渡期,‘扎堆’年审反而延长了办理时间。”广州交警支队车管所负责人提醒。

  部分检测点业务量增一成

  昨日,记者走访广州市区几大机动车检测点,发现靠近白云、东山、海珠、黄埔车管分所的检测点最“热闹”。有检测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日的年审检测量比平日增加了近两成。

  一大早来东山车管分所附近检测点办理年审业务的车主陈女士告诉记者,前一天晚上看到新闻报道从本月21日起年审必须预约,担心到时很难拿到预约号,就干脆就在有效期满前一个月来办理。

  昨日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和陈女士有同样想法的车主并不少,其中大多数车主最疑惑的问题是:新制度实施后,年审预约难操作、预约号难拿。

  由于部分市民“闻风”而动,再加上10月开始是机动车年审高峰期,昨日广州全市的检测量超过7000辆,而在上个月末,这个数字是6000多。

  检测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0月是机动车年审高峰初期,11月、12月、1月是真正的高峰月份。去年最高峰的12月,广州机动车日检测量超过9000辆,和平峰期的5000多辆相差近一倍。

  交警人士分析,之所以在10月后出现“年审扎堆”,和公众的买车规律有关。为了方便国庆和春节长假出游,不少公众会选择在这两个节日之前买车。

  门槛不会更高只会更低

  “不预约能办吗?你是方便了,难为那些没电脑不会用电脑的。”昨日,网友“徐头徐脑”在“广州交警”官方微博留言表达自己的担忧。

  “广州交警”随即回复并转发该网友的提问:“不会用电脑的可以打拨打热线电话”,并告知:“年审可以提前3个月办理。”

  广州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强调,除了网上车管所、微信预约,车主可以通过电话热线进行预约,只能用电脑预约的理解太偏颇。

  按照规定,车主可以预约10天内的年审,而为了减少车主等待业务办理的时间,新系统将每天的预约时间分为4个时段:8时30分—10时,10时—12时,13时—15时,15时—16时30分。只要登入预约平台,车主就可以看到不同检测点在各个时间段剩余的预约名额。

  根据业务流程,车主驾车到达机动车检测站后,首先凭预约流水号或预约回执到检测站签到处签到,再按照检测站业务流程指引办理车辆年审。车主可以提早不超过30分钟签到。

  “可能市民在理解上有误区,担心实施了预约制度后,门槛又多了一个,业务办理会更麻烦。”车管所负责人介绍,实施预约新制度后,车主能够通过多种渠道预约。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预约制度后,年审内容和形式不会有任何变化,门槛不会更高只会更低。

  “以前如果不了解检测点的情况,可能排上一整天的队,甚至空跑。现在将预约时间段细化到几个小时内,车主办理年审业务肯定会更快。”该负责人提醒,“市民没有必要抢当下的制度过渡期,‘扎堆’年审不仅没有更方便,反而延长了办理时间。”

  链接

  阿sir教你巧妙错峰年审

  1.选择年审“淡季”

  照往年的年审情况来看,每年10月开始,年审业务开始增多,最高峰一般出现在11月、12月、1月。而每年的春节后、七八月则是年审淡季。

  按照规定,有效期满前3个月车主即可办理年审业务。交警提醒,车主不妨通过预约系统,在3个月的年审灵活期,尽量将时间安排在以上的“淡季”月份,错峰年审。

  2.选择郊区检测点

  目前,广州共有47个检测点提供车辆年审服务,记者走访发现,市区10多个检测点最受车主欢迎,而其中以靠近白云、东山、海珠、黄埔车管分所的检测点最甚,一到年末高峰期,极易出现排队年审的车龙。

  交警支招,车主可以在预约平台上选择城郊接合部的安检机构,那里的安检资源相对更加充裕。

http://auto.people.com.cn/n/2013/1012/c1005-23173435.html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周传智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