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侯畅
责任编辑:朱仙娉
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记者 刘钰 济宁报道
3月14日,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召开济宁高新区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大众网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2024年,济宁高新区聚焦“又高又新”主责主业,向新而进、向高而攀,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促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稳健向好,打造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取得新成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高新区坚决扛起全市经济发展“主力军”使命担当,多个维度协同发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14.9%,贡献率23.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在全国高新区评价实现6个年度连续前进46个位次,被工信部评为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产业动能积厚成势
济宁高新区建筑用工程机械和现代内河航运产业大脑入选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亩产效益评价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案例入选全国“亩产论英雄”优秀实践案例、全国高新区唯一,济宁高新区入选2024年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CPMS)试点区。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双第一”。实施骨干企业扩规倍增计划,117家攀登企业营收同比增长8.2%,营收过百亿企业达到3家,拓新电气入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新入库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9家、数量全市第1,省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36家。华润万象汇开业运营,蓼河商圈全面成型,2家企业入选全省电商龙头企业、数量全市第1。高新区深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落实以旧换新资金补贴2.5亿元,有效激发消费潜力。
绿色低碳提档升级
“数字化赋能园区产业链无废内循环发展模式”入选国家级“无废园区”典型案例、全省唯一。高新区2024年20项重点任务均已完成,黄河流域重大项目年度投资计划高标准完成。全区新建充电桩615个,保有量达1286个,高标准建成充电综合服务示范站2个;分布式能源供热项目和华源热电厂熔盐储能及机组升级改造项目均已建成投运,有效破解汽源单一困境,工业蒸汽稳定供应。高新区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6家企业入选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山推股份入选首批国家级卓越级智能工厂、全市唯一,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智能工厂4家、数字化车间1家、晨星工厂17家;2家企业入选全国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1个项目入选全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十大典型案例,均为全市唯一。辰欣药业入选山东省人才引领型示范类企业、全市首家。
科技创新活力充沛
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济宁高新区居全市第一位。高新区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17人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部门项目支持,其中国家重点人才工程、省重点创新人才及海外高端人才等项目均为全市唯一,省重点外专人才及重点创业人才等项目获批数量均为全市第一。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专利产出成果丰硕,高新区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57次,储备合作项目32项,引进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载体3家,达成技术合作协议27项。高新区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个,其中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7项成果获2023年省科学技术奖,数量占全市38.9%。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部被评为优秀(A类),数量居全省国家高新区前列。高新区中科科创园落地中科系项目3个,碳材料院中试基地已完成碳纤维热塑性预浸织物项目等2个项目的招引入驻。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高新区扎实推进招商体制改革,推行产业链招商、标准厂房招商等招商新模式。高新区新签约项目42个,新开工项目29个。外向经济更加活跃,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功获批运营,是近三年来全国第6个,全省唯一一个获批的保税物流中心。高新区跨境电商企业达到134家、全市最多,连续两年获评国际合作特色园区。改革品牌更加响亮,高新区18项工作经验获国家部委发文推广,19项工作经验全省发文推广,新承接国家级改革试点8项、省级改革试点15项,一批“高新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城市品质稳步提升
海川路北延上跨新兖铁路立交桥全线完工通车,都市区中轴与济曲融合轴双轴实现交织联动;9条小区配套道路建成通车,5条高端装备产业城道路加速推进,构建“两横三纵”路网,城市交通综合承载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人居品质更加完善,洸河印象城市更新项目持续蓄力推进,提升绿化面积约8.24万平方米,高标准提前完成杨柳立交口袋公园项目,民生福祉和城市形象双提升。高新区2个高品质住宅项目成功入选省级试点,10个小区被评为市级园林式居住区,1个项目入选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试点创建项目。高新区完成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6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5.3公里。
民生保障幸福筑底
高新区2024年高中学位扩增560个,2所幼儿园被认定为省级一类幼儿园,新增备案托育服务机构17家,托位621个。高新区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在2023年基础上再提高7.5%以上,全年发放救助保障资金2801.49万元。组建济宁高新区紧密型医联体,实施“一院一策”,广育堂中医药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民健身更加亲民利民,高新区打造城乡“15分钟健身圈”,20所学校体育场所有序开放,健身器材保有量近4600件,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2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63平方米,位居全市前列。
初审编辑:侯畅
责任编辑:朱仙娉
3月18日,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各普通高校编报了2024通用版、2027通用版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现予以公布。[详细]
3月18日,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济宁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增5人。[详细]
3月17日,大众网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详细]
3月17日,大众网记者在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官网发布的《医疗机构校验结果公示(2025年第1号)》一文中了解到,2025年济宁市首批14家医疗机构校验合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