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附小科苑校区与济宁高新区南集小学开展联谊联研活动

2025-04-03 15:52: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龚雯 董婷婷

  大众网记者 龚雯 通讯员 董婷婷 济宁报道

  近日,济宁学院附小科苑校区与济宁高新区南集小学联合开展联谊联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数学学科联研为切入点,以科苑小学送课送研为平台,旨在聚焦新课标,赋能有效课堂,推进大单元教学,发展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业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智慧共享。

联谊联研活动

  此次活动,两所学校的领导都高度重视,除了两校数学老师的参与外,还邀请三贾中学、接庄中心小学、大郝中学、十里营小学的数学老师参加了听评课活动。活动由南集小学副校长宋文相主持,他先向参加活动人员介绍了本次活动议程,随后阐释此次双校联谊联研活动为学校之间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也是为数学学科老师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搭建了平台,更为南集小学的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活动伊始,济宁高新区南集小学校长李树清为活动致辞,他表示,这次送课送研活动对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增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切实提高南集小学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有效课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精彩纷呈,吕璇璇老师教授的《厘米的认识》以“统一度量单位”为核心,通过三大任务层层推进。闫晓琳老师教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以生活场景为纽带,从书柜的尺寸到凳子的高度,学生通过真实数据感知小数的意义。

  济宁学院附小科苑校区教务处副主任赵曼表示,两节课均以“大概念统整”为框架,凸显知识本质关联。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经历“观察——操作——表达——反思”的深度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济宁高新区南集小学教务处主任周国华表示,课堂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更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推动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象”。这种“观察+表达”的双向培养,为数学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筑牢根基。济宁高新区南集小学臧淑玲老师表示,《厘米的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两节课都是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和小数计数单位的课,老师设计课程时,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大量的时间让孩子们观察揣摩,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活动最后,由济宁学院附小科苑校区校长邱兵做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多校联谊联研活动,看到了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也感受到了教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无私奉献的品格。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胡兆杰

责任编辑:朱仙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