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健猛
责任编辑:朱仙娉
鸡黍镇公益岗位人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资料图)
大众网记者 高传顺 通讯员 张寒 济宁报道
今年9月以来,济宁市金乡县鸡黍镇通过创新实施“334”工作法,在公益岗位管理上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也为乡村治理增添了新动力。
“334”工作法具体包括“三个探索”汇聚服务新力量、“三个成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以及“四个创新”绘就乡村新画卷。
金乡县鸡黍镇在“三个探索”方面,成立了专项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了公益岗位人员的工作状况,为管理创新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鸡黍镇结合乡村特色,创新打造了多个示范点,并建立了“公岗之家”,为公益岗位人员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多功能服务区,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鸡黍镇实施了年度考评制度,坚持客观公正原则,根据考评结果决定是否续签劳务协议,有效激发公益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金乡县鸡黍镇在“三个成效”方面,鸡黍镇共设立了849个公益岗位,成功帮助30名残疾人口、50多名低收入人口以及700多名大龄人员实现了就业。鸡黍镇公益岗位人员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成为了乡村治理的“调解员”,有效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公益岗还在村居安全、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守好了“责任区”、盯好了“重点人”、当好了“流动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金乡县鸡黍镇在“四个创新”方面,持续完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了工作合力。鸡黍镇结合乡村振兴需求,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探索公益岗位在养老服务、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鸡黍镇每月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公益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鸡黍镇加大了投入力度,成功争取到上级部门780余万元的支持,为公益岗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鸡黍镇通过实施‘334’工作法,不仅推动了公益岗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也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鸡黍镇二级主任科员鲍庆宏说,鸡黍镇将继续深化“334”工作法,不断创新公益岗位管理模式,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贡献更多力量。
初审编辑:赵健猛
责任编辑:朱仙娉
10月14日,济宁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76路换乘点”(路西侧)临时站位于济宁火车站东出入口处,人车流量较大,影响道路交通及行人安全,自10月16日起,将撤除“76路换乘点”临时站,涉及公交线路有2路、76路。[详细]
10月15日,济宁大安机场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开展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的公告,将于10月16日上午9:30-10:30开展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旨在全面检验济宁大安机场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快速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详细]
10月14日,兖州公用水务发布了部分小区因供水设备更新改造而停水的公告,具体公告如下:[详细]
10月14日,大众网记者在山东人社了解到,以下单位与企业发布了招聘公告,具体如下:[详细]
乡风文明是乡村灵魂,文化治理是善治之道。近年来,济宁市立足孔孟之乡地缘和文化特点,重点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文明实践融通融合,着力为“一老一小”办实事,创新形式推行移风易俗,精心打造了“蒲公英夜(讲)堂”“儒学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详细]
10月13日,记者从济宁市统计局了解到,1—8月,济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6.4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与上月持平济宁,其中税收收入占比为62%,较上月提升1.8个百分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