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爽爱
责任编辑:朱仙娉
大众网记者 朱铜辉 通讯员 包娟 济宁报道
2024年以来,曲阜市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坚持下足“绣花功夫”办好“民生实事”,因地制宜、分类管理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
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
“村里的环境好了,生活更加舒心了。”一位曲阜市尼山镇东白村村民说。过去的东白村是另一番光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东白村前几年的写照。为解决这一问题,东白村统筹资金800余万元,立面提升、道路绿化3公里,更换路灯80盏,修翻建道路12000余平方米,新建健身广场一处,村庄环境大变样,用人居环境“质量指数”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四大堆”清理活动
东白村的变化并非独一例。2024年,全市479个自然村同步发力,一季度一项攻坚,先后实施“拆违治乱”“四大院落”“四大堆”整治等攻坚行动,清理危旧房屋、荒芜庭院、残垣断壁、空闲宅基地2552处。同时强化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省市级奖补为引领、县级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共筹资3.5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农村道路路网提升53公里、硬化村内道路68万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15万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万余吨,清理村内沟渠312公里。
办好关键小事,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
“经过整治,咱村四清河周围垃圾都没了,河内漂浮物也消失了踪迹,真是大变样,越来越好。”曲阜市息陬镇杜家庄村村民董宝芳说。
杜家庄四清河环境提升整治
杜家庄村北四清河由东向西贯穿整个村庄,原本不少乡亲反映河内生活垃圾等各类堵塞物较多,天气炎热时散发异味。
摸清情况后,村两委组织机械、人员对其实施河道疏浚及环境提升整治工程。清理河道两岸的杂草、废弃物,打捞河内漂浮物、残败水生植物以及影响河道通畅的各类堵塞物,清除河岸生活垃圾、枯木烂枝等堆积物,全面改善河道两岸环境卫生,对其两侧铺设石板1600多平方米,使河岸堤坝变秀美景观,打造四清河沿线娱乐休闲观光一体式公园,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带,让优美水环境更多地为民所享。
纪家村蒲公英种植
河渠整治有新招,闲置荒地也有新思路。姚村镇纪家村合理利用村内闲置的沟边、路边及荒芜的庭院,化荒芜为资源,大力发展蒲公英种植产业。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还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在村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了蒲公英,既美化了环境,又实现了经济增收。
污水垃圾治理、荒地再利用等关键小事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针对清理整治空间,曲阜市逢建必规划,吸引有专业背景的乡村能人、土专家组建“乡村规划队”,会同村里制定微改造、微提升方案,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256处。
健全管护机制,促进人居环境常态化治理
为了让乡村人居环境“一直美”,曲阜市推行“街长制”,由各村大街小巷胡同内住户,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统一推选1名“街长”,明确街长职责、包保路段、公示街长电话、监督热线,发挥街长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干。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在农民参与,唤醒主人翁意识,宜居的‘里子’和整洁的‘面子’才能兼得。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是常态化长效保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的关键。曲阜将以打造耕读曲阜·诗礼乡村品牌为主线,更加注重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持续提升美丽宜居整治标准,不断扩大全域整治范围,重点突破四大院落整治难点,探索建立常态长效管护机制,让美丽乡村更靓、村民生活更美,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曲阜样板。”曲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颜世泉说。
初审编辑:王爽爱
责任编辑:朱仙娉
3月3日,大众网记者从济宁市博物馆了解到,济宁市博物馆(古槐路馆)因主展楼保养维护项目需要,于2025年3月5日起临时关闭,时间为2025年3月5日至2025年4月3日。[详细]
3月3日,济宁市公交集团公布其最新公交线路站点设置,具体车次以及站点如下。[详细]
3月2日16时,济宁市气象台发布天气周报,预计本周济宁市以多云天气为主。[详细]
3月3日,记者从济宁高速交警了解到,截至目前,济宁天气阴,辖区路面无积水结冰,全市高速公路道路通行正常,无封闭限行收费站。[详细]
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法院发布悬赏公告。[详细]
2月26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年济宁市春运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