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爽爱
责任编辑:朱仙娉
近年来,汶上县抢抓“数字强省”战略机遇,坚持改革创新导向,深化流程再造,着力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全力打造“汶速办”政务服务品牌,通过数字赋能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打造“汶速办+”模式,实现亲商惠企“零距离”
“汶速办+宜企同行”,助推企业纾难解困。汶上县构建镇街部门“网格化+双包保”工作机制,按照“2110”快速办理机制限时办结,真正做到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助力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快速发展。
“汶速办+无感审批”,实现服务转变。汶上县结合“容缺办理、告知承诺”,推出首批政务服务事项“无感审批”16项,通过政务服务系统数据分析,结合监管部门执法信息,综合多系统、多渠道数据,自动识别临近到期证照,向企业精准推送证照到期提醒,推动从被动响应型管理向主动推送型服务转变,截至目前已办理无感审批业务500余件。
“汶速办+好差评”,提升窗口服务效能。汶上县出台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施方案,依托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县、镇、村三级“好差评”体系,在基层政务服务中心一线窗口部署365台评议评价设备,实现服务“一事一评”,数据互通共享。截至目前,汶上县“好差评”系统主动好评数174万余条,好评率达100%。
创新“智慧+”场景,优化“客户式”政务服务体验
优化“智慧服务”新体验。汶上县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融合“市民客厅”、网上政务服务体验、自助服务区三位一体的体验区,建设集业务办理、自助查询、自主申报、自由体验与休闲服务等多功能综合区,内置563个事项的申报模板,创新129个“一件事”办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网上服务整体功能。
探索“智慧管理”新模式。汶上县以数字化、智慧化推进政务服务大厅管理,从事项、人员、工作纪律、办事效能、办件、办事人群等6个管理维度,构建数据分析功能框架,建立内容全面、标准规范的数据资源库。目前已将45个业务系统的517类政务服务事项约8万条办件数据归集至政务服务办件平台,为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和打破“数据壁垒”提供了新途径。
打造“云柜席+云勘验”高效智能“汶上服务”新场景。汶上县首批选取3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10项高频需要勘验事项,选取次邱镇、寅寺镇(化工园区)、中都街道、汶上街道西门社区、南门社区5个试点单位,探索实现一县、一镇、一街道、一园区、一社区线上线下融合,线上建设远程平台,实现视频办,实现视频勘验,线下建立帮办服务队伍、智能帮办机器人,做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完美融合。
深化“流程再造”,为企业“量体裁衣”解“燃眉之急”
打通登记注册“数据流”,助推服务“精准化”。汶上县上线涵盖注册登记、生产经营许可、登记风险预警、许可延续“准点报时”等多主题经营主体综合分析应用系统,依托1.8万余户企业、5.8万余户个体工商户的53项登记、许可等业务系统数据,精准分析经营主体运行情况,实现对办事需求精准感知、精准推送。深化数据应用,自动识别临近到期证照,向企业整点报时、到期提醒,免去企业、个体证照到期遗忘的后顾之忧,每年向企业推送提醒信息3000余条,成功入选山东省企业准入退出领域“揭榜挂帅”试点名单。
探索“多测合一”“新路径”,实现验收“无感化”。线上建立测绘中介机构名录库,纳入服务机构6家,线下设置“多测合一”服务窗口,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统一使用“多测合一”信息服务平台,平台涵盖项目委托、合同签订、成果提交、质量检查、成果共享、更新入库等11个事项,建设单位通过平台发布需求,自愿选择测绘机构。编制“多测合一”流程图,推动同一标的物只测一次、成果共享,平均节约测绘费用20%,创新“无感验收”,通过综合比对“多测合一”成果报告、建筑设计方案、规划设计条件等内容,不再组织现场查勘。单个工程建设项目测绘环节用时由7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压缩办理时间70%以上,项目全流程审批效率提高60%以上,截至目前已有35个项目受益。
创新推出高效办成项目评审“一件事”,助力工程项目加速度。汶上县制定项目评审“一件事”办事指南和办理流程图,采取“一窗受理、同步编制、合并办理”的模式,将原本需要分别上会的建设项目涉水类评审、节能审查等技术文件整合到一个文本合并审查,实现“多评合一”,评估报告编制时间缩短40%,编制成本降低30%,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将专家评审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已累计为140个项目节省资金70余万元。
返回首页>>初审编辑:王爽爱
责任编辑:朱仙娉
近期,济宁市政府出台了《“创业济宁”五大行动方案》。快跟随海报的指引,一同探寻济宁的创业新蓝图,看济宁如何助力创业者开启创业“金手指”。[详细]
在充满活力的时代浪潮中,济宁这座底蕴深厚的孔孟之乡,正用一套温暖又贴心的“创业密码”,为追梦人推开一扇扇机遇之门。[详细]
3月1日,《济宁市消防条例》将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山东省济宁市消防安全管理将迈入智能化、规范化新阶段。该条例首次为非现场监管模式提供明确法律依据,通过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实现监管效能与企业减负的双重提升。[详细]
2月22日,为期40天的2025年春运收官。济宁大安机场共保障航班1619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9.37万人次,同比增长52.28%;货邮吞吐量331.98吨,同比增长126.20%。春节假期期间,完成旅客吞吐量40819人,同比增长36.85%。[详细]
春潮激荡催奋进,扬帆起航正当时!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济宁以项目建设为强力引擎,掀起大干快上、争先进位的热潮。[详细]
2月22日,记者从济宁市统计局了解到,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年,济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8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6亿元,比上年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055亿元,增长6[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