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侯畅
责任编辑:朱仙娉
陈静办理业务
大众网记者 侯畅 通讯员 朱莉 徐苏震 济宁报道
源于对公安工作的崇拜和向往,1992年,21岁的陈静加入济宁市公安局兖州分局交通警察大队,她用三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和燃情付出,诠释着初心与奉献的意义。
三十三载耕耘 织就科技执法“暖心网
1992年,21岁的陈静怀揣守护道路安全的理想加入警队,从手写罚单到电子化处理,从窗口排队到“云端”快办,她亲历了交通管理从“汗水警务”向“智慧交管”的转型跨越。扎根非现场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十余年,陈静累计处理电子监控违法记录23万余条,接待群众咨询8万人次,始终保持“零差错、零投诉”纪录。面对不断升级的交通管理系统和群众多样化需求,陈静积极优化工作流程,将群众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10分钟。
指尖跃动暖流 服务穿透方寸屏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同样在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在方便群众办理各类业务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办理交管业务,针对此类情况,陈静在为老年人办理业务时,除现场全程指导他们业务外,还将网上缴纳罚款、申领电子版机动车驾驶证等高频业务办理流程制成流程图,放置在窗口显著位置,极大的方便了群众,这样的温情时刻诠释着她的为民初心,办事群众感叹“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陈静警官春风化雨般的温暖”。
普法润无声 安全入心田
“每一条违法数据都是敲响安全警钟的契机。”陈静将冰冷的数字转化为生动的安全教育素材;把电子监控记录的违法行为图片与法规条款对比解析制作成PPT,在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循环播放,直观的让群众认识了解交通法规;推行“处理违法+安全教育”工作方法,使交通违法行为人办理业务时同步完成安全教育学习。
韶华不负藏蓝 柔肩托举使命
三十三载春秋,她从初入警队的“小陈”成长为现代信息警务窗口的“静姐”,变的是科技赋能的羽翼,不变的是为民初心的底色。当城市街巷的电子监控无声守护万家灯火时,这位屏幕后的女警正用智慧与温情,在数字时代谱写“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最美诗篇。正如陈静常说的“数据虽冷,服务要热;窗口虽小,责任如山。”
返回首页>>初审编辑:侯畅
责任编辑:朱仙娉
根据《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鲁人社字〔2020〕91号)有关规定,认定山东艾诺智能仪器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为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详细]
因业务原因,济宁吉祥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下属青山景区(含青山寺)、武氏祠景区、曾庙景区将于2025年3月7日上午闭园。[详细]
关于“三八”妇女节女性游客免费参观三孔景区的公告[详细]
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行车秩序,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山东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规定,济宁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新增1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详细]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于公历3月5日至6日交节。[详细]
3月4日,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济宁蔬菜批发市场价格一览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