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图片文章

过度消毒反易生病

2013-04-08 15:42 作者: 来源:广州日报
在正常环境下,若家里无传染病人,只要保持室内通风、干净、勤洗手即可,没必要经常使用各种消毒剂。

日常消毒过度,反而不利于孩子免疫功能的训练和健全

  在正常环境下,若家里无传染病人,只要保持室内通风、干净、勤洗手即可,没必要经常使用各种消毒剂

  春天是细菌最活跃的时节,尤其是南方,潮湿的回南天更为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何除菌?从洗衣、洗手、擦手到私处护理,类似的产品比比皆是。电视频道消毒产品的广告更是不绝于耳,有的甚至声称“有效杀菌率达到99.999%”、能“随时随地守护健康”。不少越来越注意卫生安全的时尚主妇们在各种宣传攻势下,更是将各种消毒用品当成居家生活的必备。

  但专家提醒,除非是有明确目标的传染病防治,一般家庭无需常用消毒液,每天必用者甚至可能因过度消毒而适得其反。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长期处于过度消毒的生活环境中反而不利于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甚至可增大过敏风险。

  现象观察:杀菌消毒产品被捧为居家必备

  每天打开电视机,多个频道都有消毒产品的广告,有的甚至声称“有效杀菌率达到99.999%”、能“随时随地守护健康”。从消毒洗手液、洗衣液、灭菌湿纸巾,到各种厨房(厨房装修效果图)、厕所消毒剂,各大超市里抗菌消毒产品令人眼花缭乱。而且,随着入春后湿热气候加剧、细菌繁殖机会的增多,这些产品更成了热销货。

  “SARS、甲流、禽流感,一些病名听多了,防范意识自然也增强了。”不少时尚主妇们越来越注意卫生安全,将消毒抗菌产品当成居家必备。而一些商家对此类产品不遗余力的宣传,一方面提高了人们对细菌的防范,另一方面也给人造成了这样一种错觉:公共场所到处都是致病菌,千万别乱摸!

  对细菌的恐惧,让不少人产生了焦虑,也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卫生习惯,这一点在一些有“洁癖”的家长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宝宝生下来之后,他们除了极力消灭家里每一个角落可能存在的细菌外,带宝宝外出时,手边还备着各种各样的消毒剂,喷的、擦的、涂的一应俱全。宝宝一碰到点脏东西,甚至用手拿别人摸过的玩具时,他们便马上拿出消毒湿纸巾来擦,恨不得让宝宝生活在一个“无菌”的温室中。

  专家说法:家中无传染病人不必常用消毒液

  “近些年来,一些公共卫生事件一发生便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对提高卫生安全意识确实起到正面的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杨小红教授指出,但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很多人获得的信息都不太全面、又不求甚解,客观上造成过度恐惧、恐慌的现象。

  “其实,理性点看,在我们生活的外环境和身体的内部环境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到完全无菌。如果没有正常分布的群菌,真菌肆虐反倒易致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何浩教授解释说,大自然中到处都有细菌,各种细菌存在一个互相制约的机制,会保持相对平衡,但任何一种细菌过度繁殖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才会引起自然灾害和各种疾病。同样,人体的内部也存在大量的细菌,而且不同的位置都有正常的菌群分布。比如,胃肠道的菌群帮助消化、保持体内酸碱平衡,但若待错了地方,跑到泌尿系统或呼吸道,就会产生感染性疾病。

  “所以,对形形色色的消毒剂的使用,应辨证看待。”何浩分析说,当出现传染性疾病时,使用适当的产品帮助杀灭致病菌,以免造成进一步的感染扩散,是有必要的。但在正常环境下,若家里无传染病人,只要保持室内通风、干净,勤洗手,没必要经常使用各种消毒剂。特别是家中有过敏体质者,使用各种消毒产品时更要慎重。

责任编辑:邱利淼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