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爽爱
7月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闭幕。本届世遗大会首次采用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审议了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共有34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个已列入项目实现重大拓展。据了解,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022年6月19日至30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
大会期间,我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边界微调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地。非洲国家科特迪瓦和加蓬的两个项目“科特迪瓦北部的苏丹风格清真寺”和“伊温多国家公园”成功入选,实现了《世界遗产名录》非洲项目重大突破。
本届大会一致通过《福州宣言》,重申了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呼吁国际社会应更紧密合作,开展针对性研究和规划,推动实现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强调数字技术潜力,呼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留给后代一个开放、包容、能够自我调适、可持续、有韧性和清洁美丽的世界。
本届大会还对200多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进行了审议,中国的长城、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和科莫埃国家公园等3项遗产保护状况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范例;刚果民主共和国萨隆加国家公园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移除;英国“利物浦海事商城”成为过去10年遭除名的首项世界遗产。
大会期间,中方宣布将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建立世界遗产教育在线平台,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国家培养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
大会同时还举办了“遗产地管理者论坛”“青年专家论坛”两大论坛和多场边会,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专业领域的交流研讨、凝聚共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爽爱
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2016年至2020年,济宁市的立项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市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截至目前累计有26个项目获立项资助,获得资助总资金达1300万元。[详细]
为落实济宁市主城区交通疏堵保畅三年行动计划,方便广大市民出行,8月6日起,将优化调整39路、56路两条公交线路,8月10日起将优化调整315路公交线路。[详细]
8月2日下午,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召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对济宁市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坚决守住防控成果,严防疫情反弹。[详细]
近年来,济宁市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和重点产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以“标准地+”行动,全面推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动能转换,加速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全市179宗、7312亩工业用地采取“标准地”出让。[详细]
8月2日,记者在古槐路和洸河路交叉路口看到,市政工人仍在紧张作业中,红星路到洸河路之间的路段正在有序拆除围挡中,路东围挡已经全部拆除,路西围挡正在拆除中。[详细]
为支持驻济空军部队建设,方便官兵出行,济宁市复通“蓝天号”拥军车。8月1日上午,3辆“蓝天号”拥军公交车从驻济空军部队出发,载着60名驻济官兵来往济宁城区。[详细]